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芪、丹参中多个有效成分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研究
【6h】

黄芪、丹参中多个有效成分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声明

摘 要

前 言

第一部分黄芪、丹参药材多个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对照品的制备

第二部分黄芪、丹参药材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一章HPLC/MSD测定黄芪药材多成分含量的研究

第二章HPLC/DAD测定丹参药材多成分含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黄芪和丹参均为传统的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培养、动物及人体内均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抗体内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皂苷类物质在抗炎、镇痛、抗衰老、抗肿瘤及免疫增强等方面有显著活性。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清热安神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参素及丹酚酸类成分,水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等,具有抗血栓、改善血循环、抗氧化等作用;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具有抗炎、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活性。药材中不同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中医基础理论讲究辨证施治,注重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认为中药的多种成分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多靶点、多环节,从而产生非线性的综合疗效,中药作用机理的这一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控制其中具有不同药效成分的含量,建立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而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另外,随着对中药成分、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药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中药中多种成分的含量已成为可能,建立中药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成为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趋势。但目前采用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控制中药质量的报道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多成分对照品的获取比较困难,且中药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技术难度较大。 黄芪和丹参药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研究基础较好,用于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本论文选取黄芪和丹参两味药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黄芪药材中的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Ⅳ、乙酰黄芪皂苷以及丹参药材中两种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两种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黄芪和丹参药材的相关对照品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保证获取高纯度对照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黄芪药材的多指标成分的HPLC/MSD质量控制方法和丹参药材的多指标成分的HPLC/DAD质量控制方法。在对黄芪、丹参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对照品的制备工艺研究中,首先对黄芪、丹参两味中药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共分离了11个化合物,采用理化鉴定和现代光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Ⅳ和乙酰黄芪皂苷,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熊果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然后,在对两味药材分离的几种单体定位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两味药材对照品的制备工艺研究,最后确定黄芪皂苷Ⅳ的制备工艺,计算得率为0.15%;丹酚酸B的制备工艺得率为0.17%;迷迭香酸的制备工艺得率为0.08%,且纯度均高于99.0%。结果表明此制备工艺完全合乎含量测定的要求,且能方便地制备各对照品,为药材的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为黄芪、丹参药材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本部分包括黄芪药材多指标成分的HPLC/MSD质量控制研究和丹参药材多指标成分的HPLC/DAD质量控制研究。首先,建立了HPLC/MSD同时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Ⅳ和乙酰黄芪皂苷含量的方法,以AgilentZorbaxS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质谱的优化条件为:采用大气压电离-电喷雾电离(API-ESI);检测模式:负离子;干燥气(N2)流速:7.01·min-1;雾化气压力:25psi;干燥气温度:350℃;裂解电压:100V;毛细管电压:3500V。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Ⅳ和乙酰黄芪皂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960~14.34μg·ml-1(r=0.9999),0.08240~3.296μg·ml-1(r=0.9997),0.1052~4.208μg·ml-1(r=0.9998),0.02050~3.280μg·ml-1(r=0.9998);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检测限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其次,建立了HPLC/DAD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色谱柱:AgilentZorbaxSBCl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2%的醋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1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50~120.2μg·ml-1(r=0.9999),34.20~1095μg·ml-1(r=0.9999),0.6300~20.30μg·ml-1(r=0.9999),1.020~32.68μg·ml-1(r=0.9996),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为准确全面地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