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6h】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声明

主要缩略语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综述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 国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经5-氮胞苷(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特有的肌节结构和心肌收缩运动、动作电位等特点。为了进一部明确细胞移植后早期BMMC是否通过其内分泌作用来改善心脏功能,我们参照国外通用的BMMC分离、培养、纯化及诱导方法,通过观察传代纯化后BMMC经5-aza诱导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检测细胞上清液ANP、BNP来评价BMMC在诱导后作用及分泌功能。 目的: 1、通过对人骨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诱导来模拟干细胞移植入心肌后的过程,观察细胞诱导前后培养液ANP、BNP变化,进一步观察BMMC在诱导后1周后是否有分泌功能,帮助我们对于临床上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解释。 2、目前国内外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诱导实验研究局限于动物,本实验经病人签属知情同意书,利用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多余的细胞进行培养、纯化及诱导,在一定程度上更有说服力、更贴近于临床,期望对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方法: 1、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骨髓10毫升。 2、骨髓肝素抗凝后在细胞分离间无菌条件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及国内改良方法培养、传代、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取细胞上清液检测ANP、BNP,ELISA方法测定BNP,放免法测定ANP。 3、经过2个月培养传代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两组,实验组经5-aza诱导,3天及7天后检测ANP、BNP;对照组继续用原细胞培养液培养,3天及7天后检测ANP、BNP。 4、光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 结果: 1、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经5-aza诱导后形态变化更明显,细胞形态明显变长、变粗、多数呈梭形,少数不规则,排列无序。 2、诱导前及诱导3,7后细胞上清液中BNP均阴性。 3、诱导前及诱导后3天细胞上清液中ANP为阴性,而诱导后7天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ANP。 结论: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za诱导前后形态显著不同,可能已向类心肌细胞分化。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前及诱导后3天均无ANP、BNP分泌,而在诱导后7天,可见ANP分泌、而无BNP分泌,说明诱导后BMMC向类心房肌细胞分化。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心肌梗死后,慢性缺血心肌与不同程度的疤痕组织共同作用引起心肌重塑导致缺血性心肌病,而自身的体液及细胞因子又不足以对抗此作用,因此,缺血性心肌病成了心梗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的实验证明多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国外及海军总医院心内科的动物实验均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样细胞来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及灌注情况,进而改善心脏功能。另外,StrauerBE及TseHF等均已经冠脉移植MBMC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肌病人的心肌灌注及节段运动。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MBMC经冠脉移植后早期(1周内)患者即出现排尿多、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等临床表现。根据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通过梗死区血管数目的增多与心梗面积减小来改善心功能通常发生在移植后2至4周,这一表现显然与上述结果不符,考虑很可能有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这一过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最有可能的血管活性物质为利钠肽,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细胞移植后血浆利钠肽的变化,探讨MBMC移植在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作用。 目的: 1、观察MBMC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利钠肽水平,探讨心功能改善的机制。 2、为临床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早期改善提供依据。 方法: 1、严重缺血性心肌病36人,分为两组。24人为治疗组(细胞移植+标准药物治疗),12人为对照组(单纯标准药物治疗)。 2、入选病例条件:(1)慢性缺血性心脏疾病并有心肌梗死病史。(2)、左室射血分数<40%。排除标准:心瓣膜病变、肥厚型及扩张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3、两组人术前治疗药物基本恒定,均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ACEI,洋地黄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4、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天、7天,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放免法测定血浆ANP。 5、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7天超声检测左室功能: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收缩末容量(LVESV)、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来评价心衰改善程度。 6、数据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均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做统计分析,所有数值报告记录形式:均数±标准差 结果: 1、实验前两组血浆ANP、BNP及心功能状况均无明显差异。 2、治疗3天后移植组及对照组BNP,ANP均无明显变化,治疗7天后,移植组BNP下降了66%,对照组下降了23.5%,移植组ANP上升37.8%,而对照组下降14%。 3、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示:移植组LVEF由33.29±1.24%升至43.78±2.14%(P<0.01),对照组LVEF值由37.20±3.80%升至38.97±2.76%(P>0.01)。 4、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示移植组6分钟步行距离(米)由148.15±16.86提高到217.04±19.54(P<0.01),对照组由133.33±22.51提高到147.5±22.35(P>0.05) 结论: 1、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但移植组早期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2、两组病人EF值均有升高,同时伴有血浆BNP下降,说明BNP可以更准确的反应心功能状态,并能较好的评估心衰的治疗效果。 3、理论上血浆ANP两组病人治疗后均应下降,但移植组病人却在移植后7天有一定的升高,可能与移植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而这也许与移植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