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研究
【6h】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 CagA+菌株感染状况调查及其致病危险性分析

一、材料与试剂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内Hp DNA检测以及YKL-40、CD14的蛋白表达

一、材料与试剂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Hp CagA+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材料与试剂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Hp CagA+菌株感染致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CagA+菌株感染状况调查及其致病危险性分析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Hp感染情况,检测血脂、血清hs-CRP、血浆YKL-40、血清sCD14水平,分析Hp及其HpCagA+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感染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知情同意者共计310例。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按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及Hp-CagA-IgG抗体。酶标法检测血脂、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ELISA方法检测血浆YKL-40及血清sCD14水平。 结论:1.本研究通过临床证实,Hp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2.同HpCagA-菌株感染相比较,HpCagA+菌株感染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更大.3.HpCagA+菌株感染者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和增强炎症反应来促进和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第二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内HpDNA检测以及YKL-40、CD14蛋白表达的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物质YKL-40和CD14的蛋白表达高低以及斑块内HpDNA的存在,观察Hp及其HpCagA+菌株感染、斑块内HpDNA存在与斑块内YKL-40、CD14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及HpCagA+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方法:自第一部分的310例研究对象中,选择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在我院血管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的54例患者。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感染组、不合并Hp感染组,其中按感染Hp菌株的类型分为HpCagA+菌株感染组、HpCagA-菌株感染组。采用PCR技术测定斑块内Hp的ureCDNA、斑块组织进行YKL-40、CD14的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 结论:1.进~步证实,同UpCagA-菌株感染者相比,HpCagA+菌株感染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更大。2.HpCagA+菌株感染者,可能通过增强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促进和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有HpDNA的存在,局部Hp感染因子可导致局部炎症物质释放增多,从而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第三部分 HpCagA+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内的Hp-CagA-IgG抗体以及血清hs-CRP的水平,探讨HpCagA+菌株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自第一部分的310例研究对象中,选择在我院血管外科行CEA手术、合并HpCagA+菌株感染的患者32例。按有无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将入组病人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内的Hp-CagA-IgG抗体以及血清hs-CR-P水平。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CagA+菌株感染严重时,可能通过增强全身及局部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导致血清、斑块内Hp-CagA-IgG抗体含量以及血清hs-CRP水平增高,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引起临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第四部分 HpCagA+菌株感染致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建立HpCagA+菌株感染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HpCagA+菌株感染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致病机制,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4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第6周时,酶标法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确定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将成功建立的36只高脂血症大兔随机平均分为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Hp治疗组,每组各12只。所有实验动物继续高脂饲料喂养。Hp感染组及Hp治疗组经耳缘静脉接种,初次给予Hp感染,Hp治疗组同时给予抗Hp治疗,高脂饮食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SS1菌液作同样处理。于实验第8周(初次感染2周后),再次给予Hp感染及抗Hp治疗,感染途径、剂量、时间及抗Hp治疗方案同前。实验第8周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兔,酶标法检测血脂、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ELISA方法检测血浆YKL-40以及血清Hp-CagA-IgG抗体,同期行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情况,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兔颈动脉病理学改变,并应用PCR方法检测斑块内HpCagADNA。实验第12周时,对各组剩余实验动物进行相同指标检测。 结论:1.在高脂血症大兔基础上,经兔耳缘静脉注射HpCagA+菌株,可成功建立HpCagA+菌株感染致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HpCagA+菌株导致血脂代谢异常。3.UpCagA+菌株感染后血清hs-CRP、血浆YKL-40水平升高。4.HpCagA+菌株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加重炎症反应来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