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眼附属器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6h】

眼附属器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临床资料及方法

(一) 临床资料

(二)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

(三) 资料收集及整理

(四) 统计分析

结果

一、 一般情况

(一) 眼部检查

(二) 影像学检查

(三) 手术治疗

(四) 术后病理学检查

(五) 免疫学检测

二、 放射治疗

三、 初始反应

四、 生存率

五、 复发

六、 并发症

讨论

一、 临床表现

二、 病理诊断

三、 发病因素

四、 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一) 放疗初始反应与复发的关系

(二) 发病部位与复发的关系

(三) 手术方式与复发的关系

(四) 放疗初始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五、 放疗剂量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68例病理确诊的I 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经过、放疗疗效及预后情况。放射治疗设备为医科达公司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剂量为20Gy~50Gy(中位剂量34 Gy),1.8Gy~2.0Gy/次,1次厌,5次/周,2~5周。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68例I 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1.83:1,中位年龄为58.5(21~83)岁,平均年龄56.46岁。病史最短15余天,最长12年。单眼58例,其中右眼30例,左眼28例,双眼受累10例。原发于眼眶40例,眼睑5例,泪腺11例,结膜12例。双眼发病的10例患者两侧发病部位相同。患者的体能状态评分0-1分64例,≥2分仅有4例。2例出现LDH升高。
   2.本研究中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和肿瘤发病部位对肿瘤的复发有影响,其中初始反应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放疗剂量都不影响肿瘤的复发。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25例。43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无1例出现眼附属器的局部复发。66例在24个月内获得了在眼附属器的局部肿瘤控制。9例在4~97个月内出现了复发。其中4例出现眼附属器的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例转移至颈部淋巴结,1例转变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移至颈部,1例转移至耳前淋巴结,1例转移至颌下腺,1例转移至胃部。4例局部复发者经过二次放疗后获得缓解,5例远处转移者经过化疗后4例病情得到控制。
   3.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55月(28~135月)的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91.3%,5年的局部控制率为97%,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4.4%,5年无复发生存率87.6%。本组研究中3例死亡,只有1例死于淋巴瘤。
   4.本组68例放射治疗期间6例出现轻度的角结膜炎症和照射野内的皮肤反应,20例出现干眼,5例出现白内障,2例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例发生眼球萎缩。急性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与放疗总剂量有相关性(P=0.039),>30Gy组并发症远远多于≤30Gy组。
   结论:
   1.放射治疗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有较好的局部控制。
   2.患者对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和发病部位是影响其复发率的因素,其中初始反应是主要因素。
   3.放射治疗后长期的随访仍然是必须的。
   4.我们推荐30Gy是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放疗的最适剂量。即使再次复发,放疗或化疗也可以作为成功的补救措施。
   5.今后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观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放射治疗的最佳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