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坏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6h】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坏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心脏血清学标志物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围手术期经常升高,特别是肌钙蛋白,文献报导其术后升高比例可高达74%。目前研究提示PCI 术后肌钙蛋白升高与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相关。2007年美国及欧洲心脏病学会(AHA/ESC)对心肌梗死新定义中推荐使用肌钙蛋白作为心肌梗死血清学标志物,并定义PCI 围手术期心肌坏死为:基线肌钙蛋白水平正常者接受PCI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upper reference limit, URL)99 百分位值,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但是肌钙蛋白在PCI 术后早期(12小时以内)较少升高,且有报导术后48小时后仍有新发肌钙蛋白升高。基于肌钙蛋白半衰期较长,我们很难鉴别肌钙蛋白升高是PCI 所致的心肌坏死还是术后自然心肌坏死的表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是新近发现的心肌损伤血清学标志物。心肌损伤后H-FABP 可于1至3小时内释放入血,6 至8小时血清浓度达到高峰,24 至30小时经肾脏排泄回归基线水平。大量文献报导H-FABP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敏感标志物,可明显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大样本临床试验亦证实H-FABP 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新近有文献报导择期PCI 术后1小时H-FABP 血清浓度较术前基线明显升高。依据以上,我们假设:H-FABP是潜在理想的PCI 围手术期心肌坏死早期诊断标志物,较肌钙蛋白更优。目前尚无该研究报导。
   研究目的:探讨H-FABP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坏死的诊断价值。
   研究方法:录入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行择期PCI 治疗的103例患者。纳入标准:术前肌钙蛋白阴性。剔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PCI 术前24小时内急性心肌缺血事件;近期肌肉注射、心肺复苏和电复律。评价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肾功能、既往心血管病史、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以及手术操作情况。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6小时及术后12-24小时采集血液标本,分别检测肌钙蛋白及H-FABP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选取20名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无上述剔除标准健康人群,测定其血清H-FABP水平,确定H-FABP 诊断阈值。PCI围手术期心肌坏死诊断金标准:术后肌钙蛋白大于0.1μg/l。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涉及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P<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1、PCI 术后2-6小时H-FABP水平较基线显著升高(972±255vs876±211ng/l,p=0.004);2、术后2-6小时H-FABP水平、H-FABP差值、H-FABP 升高率ROC 曲线下面积与0.5 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肌钙蛋白阳性亚组分析示肾功能不全患者H-FABP水平显著升高,而其基线H-FABP及术后肌钙蛋白水平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择期PCI 术后H-FABP水平较基线显著升高,H-FABP对择期PCI 围手术期心肌坏死无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