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脏功能及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
【6h】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脏功能及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脏功能以及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实验组)159例,男性87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71.15±8.96);同时收集同期健康老年人(对照组)143例,男性76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69.45±5.70);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根据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68例,Ⅲ级组55例,Ⅳ级组36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离散度(QTd)、Tp-e/QTc,比较三组的Tp-e、QTc、QTd、Tp-e/QTc;所有病例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实验组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心律失常组76例,室速组三组25例,比较三组的Tp-e、QTc、QTd、Tp-e/QTc;同时记录实验者的BMI、病程、血压、血脂、血糖、药物服用等情况;随访6-48月,根据实验者的死亡情况及原因,分为心力衰竭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心源性猝死组21例,比较各组的Tp-e、QTc、QTd、Tp-e/QTc;最后观察Tp-e、QTd、Tp-e/QTc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
  结果:(1)对照组Tp-e(105.5±7.4)、QTc(386.5±13.3)、QTd(32.1±7.5)、Tp-e/QTc(264.7±18.4)与缺血性心肌病组Tp-e(110.9±7.3)、QTc(398.6±13.2)、QTd(37.6±6.9)、Tp-e/QTc(277.1±17.3)比较,两者之间Tp-e、QTc(P<0.05)、QTd、Tp-e/QTc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2)心功能Ⅳ级组Tp-e(117.3±9.7)、QTc(408.7±13.8)、QTd(43.8±8.5)、Tp-e/QTc(285.7±17.8)、与心功能Ⅰ-Ⅱ级组Tp-e(106.5±7.8)、QTc(393.5±12.2)、QTd(34.8±7.3)、Tp-e/QTc(267.9±18.6)比较,两者各指标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Ⅳ级组与Ⅲ级组Tp-e(111.8±7.2)、QTc(396.9±13.1)、QTd(37.9±6.9)、Tp-e/QTc(276.6±17.2),两者各指标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组与Ⅱ级组比较,两者各指标间均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缺血性心肌病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的Tp-e、QTd、Tp-e/QTc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的Tp-e、QTc、QTd、Tp-e/QTc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相关。(4)心源性猝死组Tp-e(116.8±6.8)、QTc(402.3±10.6)、QTd(40.6±3.6)、Tp-e/QTc(282.1±10.6)与对照组Tp-e(105.5±7.4)、QTc(386.5±13.3)、QTd(32.1±7.5)、Tp-e/QTc(264.7±18.4)比较,两者间Tp-e、QTd、Tp-e/QTc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者间QTc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Tp-e(109.8±5.1)、QTc(397.5±11.4)、QTd(36.9±6.8)、Tp-e/QTc(276.8±13.2)比较,两者间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心力衰竭死亡组Tp-e(111.2±7.3)、QTc(398.6±13.2)、QTd(37.5±5.1)、Tp-e/QTc(277.5±16.3)比较,两者间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室速组Tp-e(114.9±3.2)、QTc(405.6±6.2)、QTd(40.6±3.2)、Tp-e/QTc(282.1±6.1)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Tp-e(108.9±5.8)、QTc(395.6±10.1)、QTd(36.6±6.1)、Tp-e/QTc(275.1±12.3)比较,两者间Tp-e、QTd、Tp-e/QTc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者间QTc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室速组与室性心律失常组Tp-e(110.7±6.3)、QTc(398.8±12.2)、QTd(36.6±6.1)、Tp-e/QTc(275.1±12.4)比较,两者间Tp-e、QTd、Tp-e/QTc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者间QTc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之间Tp-e、QTc、QTd、Tp-e/QTc之间比较,两者间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
  结论:(1)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较健康老年组明显增大,提示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2)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对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心功能减退,跨壁复极离散度逐渐增大,提示心力衰竭是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的危险因素,同时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肌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3)Tp-e等心电学上无创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这些无创指标从而达到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心源性猝死预警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