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6h】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前言

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和数据收集

二、手术方法

三、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病理

五、统计分析

讨论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组织病理学

六、治疗和预后

附图

小结

综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i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并且具有恶性潜能,常见于3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SPT是由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iton,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并将其归类为胰腺外分泌肿瘤。本病常见于青春期女性及青年妇女,男性少见.SPT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表现腹部不适、隐痛或查体时发现或无意中触及腹部肿块而就诊,大约9%的病人无任何症状。CA199等肿瘤标志物多表现正常,临床上易于和胰腺癌等其他胰腺肿瘤性疾病相混淆。
  随着近几年来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对胰腺疾病病理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胰腺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治病例数有较大幅度增长,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该类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的:
  (1)对SP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比较,探讨SPT的发生发展史,从而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2)通过对肿瘤大小、位置、囊性变、出血、钙化、胰管扩张等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在区分恶性SPT及非恶性SPT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3)综合分析SP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提出可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策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三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SPT病例共6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将如下情况考虑为恶性SPT:胰腺外侵犯、远处转移、胰腺实质侵犯、胰周神经侵犯、胰周血管侵犯或术后复发。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对恶性SPT及非恶性SPT中的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8–72岁),其中59例(86.7%)是女性。肿瘤位于胰头部17例(25%),胰体部48例(70.5%),胰尾部3例(4.4%)。肿瘤的平均大小为6.3厘米(范围,1–50厘米)。所有病例中存在10例恶性SPT,其中8例为肿瘤侵犯门静脉/肠系膜血管,1例为肿瘤伴肝转移。5例肿瘤浸润脾静脉。随访9~56.8个月(平均26.1个月),失访22例,其余46例病人并没有发现术后死亡、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肿瘤伴有钙化表现(p=0.034<0.05)往往提示为恶性。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胰腺罕见肿瘤,多见于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因其术后可获得长期生存,且死亡率低、发病率低,因此即使存在局部浸润或转移情况下,手术切除也是必要的。本研究还发现当肿瘤伴有钙化表现时,往往提示为恶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