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破裂动脉瘤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破裂动脉瘤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破裂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单中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影响因素META分析
  目的:
  目前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影响因素的报道尚不统一,尤其是关于手术和介入治疗对DCI的不同的影响结果的报道仍有分歧。因此本课题通过Meta分析,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危险度,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防DCI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搜集PubMed上近10年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利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文献相关指标畸形META分析,计算每个影响因素的优势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
  结果
  此次研究共纳入13篇相关文献,共5084名患者,其中发生DCI的患者为1338人,DCI总发生率为26.3%。Meta分析结果还提示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性别0.87(0.68-1.12)、高血压(Hypertension)病史1.26(0.76-2.09)、吸烟史1.28(0.92-1.77)、入院时临床分级(Clinical Grade)0.35(0.27-0.46)、Fisher分级0.38(0.22-0.65)、治疗方式0.70(0.60-0.81)、动脉瘤位置1.23(0.88-1.71)。
  结论:
  入院时临床分级、Fisher分级及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是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而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动脉瘤位置未显示出有明显相关性。
  第二部分破裂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单中心)
  目的:
  分析本院破裂动脉瘤术后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相关临床特点,更深入的研究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病特点。
  结果:
  破裂动脉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为10.7%,经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治疗方式(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OR=6.645,P<0.05)和Fisher分级(OR=5.325,P<0.05)是影响破裂动脉瘤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在Fisher分级Ⅰ-Ⅱ级的病人中,栓塞组病人和夹闭组病人DCI的发生率均很低,分别为2.4%和4.8%。在Fisher分级Ⅲ-Ⅳ级时栓塞组病人和夹闭组病人DCI发病率分别为3.4%和27.7%,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迟发性脑缺血的部位可以在手术同侧,也可以在手术对侧。DSA造影显示,血管痉挛较严重的一侧,均发生在SAH较重的一侧。
  结论:
  治疗方式和Fisher分级均是破裂动脉瘤术后DCI的危险因素,即只有在Fisher分级≥3级的患者行夹闭手术时对DCI发生具有高度危险性,而且脑缺血的部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波及的范围相关,且出血较多的部位,发生血管痉挛更为严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