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征象研究
【6h】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征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串珠征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的CT表现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小细胞肺癌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

综述二 PET/CT在小细胞肺癌分期与治疗中的价值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
  [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了7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特点。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大小,将78例周围型SCLC分为2型:Ⅰ型孤立病灶型、Ⅱ型肺内病灶+淋巴结型;又将Ⅱ型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mm;Ⅱb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mm。
  [结果]:
  Ⅰ型7例,Ⅱ型71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63例。78例SCLC均为实性病变;圆形、类圆形52例,纺锤形、蠕虫状9例,其他形状17例。71例行CT增强扫描,9例呈均匀强化,58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大面积不强化坏死区。边缘光整65例,毛糙12例,模糊1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4例,钙化4例。分叶征46例,毛刺征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41例,胸膜凹陷6例,边缘磨玻璃影5例,血管集束征1例;肺气肿42例,阻塞性肺炎4例;支气管与结节边缘截断1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3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42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
  [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特点为实性、边缘光整和有分叶并伴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结节提示病变相对晚期。
  第二部分:串珠征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串珠征的形成机制,评价其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周围型肺腺癌及周围型肺鳞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材料和方法]:
  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SCLC78例、周围型肺腺癌69例、周围型肺鳞癌33例,分别统计串珠征的阳性率、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比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8例周围型SCLC中10例串珠征阳性(12.8%),且纵隔淋巴结均大于肺原发灶;78例中6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80.8%),4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53.8%)。69例周围型实性肺腺癌中,无1例出现串珠征,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6.2%),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2.9%)。33例周围型肺鳞癌中1例串珠征阳性(2.8%),该例肺门淋巴结明显小于肺原发灶,33例中1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9.4%),6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16.7%)。经统计分析,串珠征在周围型SCLC与周围型肺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围型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串珠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CLC的生物学特性,在周围型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应结合纵隔淋巴结大小。
  第三部分: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的CT表现。
  [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7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的CT表现。将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分为3型,Ⅰ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Ⅱ型(支气管血管束串珠样改变)、Ⅲ型(支气管铸型性改变并伴有支气管截断)。
  [结果]:
  78例周围型SCLC中41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其中Ⅰ型26例,Ⅱ型10例,Ⅲ型5例。41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中,仅Ⅲ型中1例未见纵膈淋巴结转移,余40例均见纵膈淋巴结转移。
  [结论]: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CLC的生物学特性,提示病变相对晚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