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6h】

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答辩委员会简介

独创性声明、导师承诺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1.2.1土壤质量的概念

§1.2.2土壤质量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国内外概况

§1.2.3土壤质量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研究内容及方法

§2.1研究内容

§2.1.1研究目标

§2.1.2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方案

§2.2.2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

§2.2.3野外采样

§2.2.4研究方法

§2.3研究区自然概况

§2.3.1自然概况

§2.3.2社会概况

§2.3.3生态建设现状

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3.1土壤颗粒组成分析

§3.1.1坝地颗粒组成分析

§3.1.2梯田颗粒组成分析

§3.2微团聚体分析

§3.2.1坝地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特征

§3.2.2梯田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特征

§3.3水稳性团聚体分析

§3.3.1坝地和梯田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水平分布

§3.3.2坝地和梯田水稳性团聚体垂直剖面分布

§3.3.3团聚体与机械组成及有机质相关分析

§3.4土壤水分分析

§3.5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分析

§3.6小结

第四章土壤肥力性质及时空分异

§4.1土壤肥力性质及垂直分异

§4.1.1土壤有机质

§4.1.2土壤活性酸

§4.1.3土壤氮素

§4.1.4土壤磷素

§4.1.5土壤钾素

§4.1.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4.1.7土壤碳酸钙

§4.1.8土壤电导率

§4.1.9坝地2m剖面养分含量分布特征

§4.2坝地淤积层次肥力特征研究

§4.3土壤肥力性质水平分异

§4.3.1坝地土壤肥力性质水平分布规律

§4.3.2梯田土壤肥力性质水平分布规律

§4.4土壤肥力性质时间分异

§4.4.1坝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

§4.4.2梯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

§4.5小结

第五章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5.1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分析

§5.2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5.3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5.3.1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颗粒组成相关性分析

§5.3.2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5.4小结

第六章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6.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路

§6.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过程

§6.3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第七章结论

§7.1主要研究结论

§7.2进一步研究设想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坝地和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基本农田,是群众的“命根子”。本文以延安碾庄沟流域坝地和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以室内实验为主,采用土壤质量评价的新理论揭示坝地和梯田土壤理化性能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和培育途径,以解决该区粮食自给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主要结果如下:  1.土壤物理性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颗粒组成以粗粉粒与细砂粒居多,平均占到75﹪以上,质地粗化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微团聚体含量粗粉粒与细砂粒之和坝地占80﹪左右,坡耕地占到90﹪以上,梯田介于中间,微团聚体颗粒水稳性较好;水稳性总团聚体数量少(不足10﹪),质量差(大粒级团聚体少),通透性不好,抗蚀性极差;1m剖面坝地平均含水量比梯田高33.33﹪,比坡耕地高55.06﹪,具备了作物高产稳产的水分条件;坝地容重大于梯田,透水通气状况比梯田差。  2.土壤肥力性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全氮、全磷和全钾受土壤母质的影响,差异较小,全氮较缺,全磷和全钾富足,基础肥力较好;速效养分差异较大,速效钾较多,速效氮和速效磷缺乏;CEC含量大多稳定在6~8cmol/kg之间,差异较小;pH值变化于8.08~9.74之间,坡耕地>坝地>梯田;CaCO3整体含量较高,但差异较小;盐碱坝地表层电导率非常大(46.51Ms/cm),是梯田表层的近3倍,严重影响产量;坝内不同部位养分差异较小,梯田不同坡位养分差异较大;肥力水平坝地和梯田大多表现为大龄地高于小龄地。  3.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物理指标间细粘粒与所有物理指标都成显著正相关,水稳性总团聚体与结构系数、孔隙度都极显著正相关。化学指标间除了全磷外,其它化学指标关系密切;除pH值、CaCO3、全磷和全钾外,其它化学指标都明显富集于物理性粘粒。理化指标间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CEC都与细粘粒和总团聚体成正显著相关;全磷和速效磷与结构系数显著负相关;电导率与容重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所有物理指标显著正相关。  4.土壤肥力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梯田土壤肥力质量较好,属于一等和二等地;坝地土壤肥力质量差异较大,坝龄居中者多为一等或二等耕地,小龄和大龄坝地肥力质量较差,部分属于三等地,即坝地土壤肥力质量整体趋于衰退;坡耕地肥力质量最差,为四等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