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包载荧光分子和金颗粒的纳米胶束制备及其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研究
【6h】

新型包载荧光分子和金颗粒的纳米胶束制备及其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前言

1、背景

2、不同成像模式的研究进展

3、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的优势及发展

4、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毒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纳米胶束的体外荧光/CT双模式成像性质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纳米胶束的体内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小结

第五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荧光分子和金颗粒双载的纳米胶束成像制剂,并研究其体内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能力。
  方法:
  1、纳米胶束M-NPAPF-Au的制备、表征及毒性研究:
  采用“超声乳化法”对纳米胶束M-NPAPF-Au进行制备;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纳米胶束的粒径、稳定性等进行研究;选用三种细胞株CT26、HepG2和L02,对纳米胶束M-NPAPF-Au的毒性进行分析。
  2、纳米胶束M-NPAPF-Au的体外荧光/CT成像效果研究:
  对纳米胶束M-NPAPF-Au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进行验证;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光谱成像系统等考察纳米胶束的体外荧光成像效果;采用CT扫描系统对纳米胶束的体外CT成像效果进行分析。荧光光谱成像系统参数设置如下:激发波长488nm,光谱采集波段为660nm~750nm。CT成像系统扫描参数设置如下:有效像素大小,50μm;电压,80kVp,电流,500μA;视野,91.07mm×91.07mm×91.07mm;旋转角度,360度。
  3、纳米胶束M-NPAPF-Au体内的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能力研究:
  研究纳米胶束M-NPAPF-Au在小鼠体内的肿瘤靶向荧光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情况;测定纳米胶束的血液循环半衰期;研究纳米胶束M-NPAPF-Au在小鼠体内的肿瘤靶向CT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情况。动物模型选用的是荷载CT26肿瘤细胞的BALB/c雌性小鼠。
  结果:
  1、制备了一种荧光分子(NPAPF)和金纳米颗粒双载的纳米胶束成像诊断制剂M-NPAPF-Au,在该胶束体系中,Au/NPAPF/DSPE-PEG2000的最适质量配比为1/1/8,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约为65nm,DLS结果显示其多分散性非常好。该尺寸的纳米胶束具有EPR效应,有很好的肿瘤被动靶向性。M-NPAPF-Au细胞、动物水平上的毒性研究表明:当纳米胶束的细胞培养浓度小于600μg/ml时,其对细胞的活力不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纳米胶束注入小鼠体内后血液循环浓度不超过7mg/ml时,其对小鼠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说明纳米胶束M-NPAPF-Au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
  2、纳米胶束M-NPAPF-Au的体外荧光/CT成像研究结果显示:在M-NPAPF-Au胶束体系中,荧光分子NPAPF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NPAPF分子的荧光并未被金纳米颗粒淬灭,即克服了传统意义上金纳米颗粒对荧光分子的强烈淬灭作用,从而保证了纳米胶束M-NPAPF-Au高效的荧光成像能力。M-NPAPF-Au的体外荧光和CT信号均非常强,这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
  3、纳米胶束M-NPAPF-Au的体内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胶束M-NPAPF-Au的体内荧光成像和CT成像效果均非常显著,且M-NPAPF-Au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循环半衰期长、对活体的毒性低、肿瘤被动靶向性强等诸多优势。纳米胶束M-NPAPF-Au可发展成为一种颇具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剂。
  结论:
  制备了一种荧光分子(NPAPF)和金颗粒(Au)双载的纳米胶束成像制剂(M-NPAPF-Au),该制剂具有非常强的体内肿瘤靶向荧光/CT双模式成像诊断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