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S豫麦10号育种者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6h】

GS豫麦10号育种者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导师承诺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应用形式的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1.1.1中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

1.1.2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改革与创新

1.1.3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的比较

1.2中国种子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趋势

1.2.1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类别所遵循的原则

1.2.2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途径

1.3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

1.3.1育种家种子圃的建立

1.3.2种子贮藏研究进展

1.3.3育种家种子贮藏试验的研究

1.4本研究内容

第二章小麦育种者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材料

2.1.2试验设计

2.1.3实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发芽性状的比较研究

2.2.2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а-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3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а+β-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4育种者种子萌发期间POD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5贮藏时间与育种者种子各活力指标之间的关系

2.3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小麦育种者种子农艺性状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材料

3.1.2试验设计

3.2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间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

3.2.2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期穗粒性状的比较研究”

3.3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育种者种子的生产与保存的方法

4.1育种者种子贮藏的意义

4.2育种者种子圃的建立

4.3育种者种子的生产的方法

4.3.1株行混种法

4.3.2株系混种法

4.3.3自交混种法

4.3.4不育系保持混种法

4.3.5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法

4.4育种者种子的保存的方法

4.4.1室内长期保存

4.4.2田间种植保存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种业是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中国加入WTO后,为了改革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参照国内外种子生产经验,结合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及用种特点,特提出我国种子生产的四级程序,即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该程序使种子生产质量优、成本低、周期短、方法简便、繁殖系数高、繁殖代数少,能保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子标准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和种子管理法制化,同时促进了中国种子生产技术与国际同类技术的接轨。而育种者种子的生产及保存是实施四级程序的关键,专门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供种源基础。 该研究以GS豫麦10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贮藏年限(当年新种子,1年,5年,10年,16年)对小麦育种者种子的萌发特性、田间农艺性状等的影响,同时亦对育种者种子的生产与保存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获得下述主要结果: 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育种者种子的活力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6以上:但值得一提的是,贮藏5年的育种者种子与CK相比,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芽长、根长、a-淀粉酶等指标与贮藏时间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育种者种子在常温干贮5年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育种者种子的种性,恰好与当前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步。 2.育种者种子在贮藏5年~6年的时间里,育种者种子的株高、植株整齐度、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些农艺性状与贮藏时间之间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为利用干贮法保持低世代种子,一次贮藏,分次利用提供了可能。 3.育种者种子是各级种子类别的种源基础。其生产可采用株行混种法、株系混种法、自交混种法等方法。而对其保存方法有室内长期保存和田间种植保存两种,室内长期保存可采用低温干燥保存、常温超干燥保存、超低温保存;田间种植保存可采用株行循环法、株系循环法、自交混繁法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