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6h】

陕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及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猕猴桃的毁灭性病害,不仅严重影响猕猴桃植株的产量,而且使果实的品质大大降低;在我国还多次造成毁林毁园等严重后果,现已被列入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本试验旨在从陕西不同猕猴桃种植区的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有较好颉颃作用的生防芽孢杆菌;并对颉颃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最终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田间病害的防治。 (1)为了进一步明确陕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从5个猕猴桃种植园采集的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1种致病菌,依照柯赫氏法则、相关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病原鉴定,确定引起陕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脆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 (2)本试验从5个猕猴桃种植园采集的25份土壤样品中,采用在80℃处理10min的方法,共分离获得115株芽孢杆菌。 (3)本试验对所分离到的115株芽孢杆菌,采用发酵滤液的平板颉颃、单胞分离和盆栽防效试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得到一株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有较强抑菌作用的生防菌株B56-3。 (4)根据B56-3菌株的大小形态、平板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初步判定其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Bacillussubtilis)。 (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复合设计(正交设计)的方法对B56-3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蔗糖1%玉米粉3%黄豆饼粉2%酵母粉0.2%ZnSO4·7H2O0.06%,K2HPO4·3H2O0.05%;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控制摇床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36h。 (6)通过皿内生物颉颃活性测定,研究了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的抑菌谱。结果表明,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对棉花枯萎等5种病原真菌和大肠杆菌等2种供试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7)通过猕猴桃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对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田间施药浓度和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在稀释100倍时,采用喷雾与刮除病斑涂抹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效果为86.5%。 (8)对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不仅抑制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生长繁殖,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该病原菌的致病性;另外还发现,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还可以提高猕猴桃植株体内的保护酶(SOD和POD)活性。 (9)对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的抑菌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56-3菌株的发酵滤液比较耐热、耐酸、耐储藏;但对碱的稳定性差,尤其是在强碱性的条件下其抑菌效果大大降低;多次转接6~10代后,其抑菌效果也显著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