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七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
第七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

第七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8-09-18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自2012年始在长江以南地区进行商业化种植,西南地区是目前长江以南最大的软枣猕猴桃产区,据不完全统计,现栽培面积约为35hm2,主栽品种有'绿迷一号''红迷一号''紫迷一号''益香''益玉''益绿'.通过多年数据的积累,本文从主栽品种特性、物候期、主要病虫害、采收与采后四个方面阐述了西南地区软枣猕猴桃栽培现状,并以商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展望了西南地区软枣猕猴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 摘要:用不同处理对红阳猕猴桃进行提高芽萌发率的试验.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萌芽前,用“优丰1500倍+稀施美600倍”全株喷雾能显著提高萌芽率,萌芽率为71.14%,而对照仅为46.69%.
  • 摘要:低海拔地区夏季高温强光危害猕猴桃的生长,连续两年的遮阴试验表明遮阴有降温增湿的作用.在高温强光天气下,遮阴后的冠层表面及下部正午前后的空气温湿度变化相对平缓,最高温比对照降低3.5°C,相对湿度最大提高7.6%;遮阴也降低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5cm深度的最高温度可降低4.7°C.65%的遮阴降低了美味猕猴桃'金魁'翌年的萌芽率,但对其开花没有影响;对中华猕猴桃'金农'的萌芽率没有影响,但降低了它的花量.
  • 摘要:本文对4种野生猕猴桃杂交果实及其亲本的果实进行了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四萼猕猴桃杂交种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的含量均高于母本,糖酸比低于亲本.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杂交种的果实中总糖和总酸含量均高于亲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低于父本,高于母本.中华猕猴桃×黄毛猕猴桃杂交种的果实中维C含量低于母本,高于父本;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均高于母本,低于父本;总糖和糖酸比含量均低于亲本.中华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杂交种的果实中维C、总糖和总酸含量均高于亲本;糖酸比低于亲本.
  • 摘要: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盆栽茁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 摘要:本试验以'红阳'猕猴桃溃疡病高发园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避雨栽培、复配化学药剂、不同时期冬剪及剪口保护方式、土施生物菌剂等田间措施在溃疡病上的防控效果,以期为四川猕猴桃产区制定科学合理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红阳'溃疡病病情指数,并随盖棚年份增加,防控效果更明显,盖棚后第3年棚内溃疡病发生率为0,但避雨栽培需做好肥水精准管理;复配化学药剂试验中,分别于采果前20d,采果后7~10d以及萌芽期(2月)喷施2%春雷霉素300倍+43%戊唑醇1000倍+56%丙森醚菌酯600倍+45%咪酰胺1500倍3次或80%全螯合态代森锰锌800倍+0.15%四霉素1200倍+50%嘧菌环胺800倍3次的病情指数为4.67和5.67,均极显著低于CK(病情指数为17.00);适当提早冬季修剪时期并对剪锯口喷0.15%四霉素、2%春雷霉素或全树涂抹勃生肥对溃疡病防控效果均不理想;采果后15d和萌芽期,将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芽孢杆菌悬浮液和中药复配剂混合土施,对溃疡病防控效果也不理想.
  • 摘要:探讨植物源保鲜剂(植物提取物)对猕猴桃果实软腐病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猕猴桃果实软腐病致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为供试真菌,对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120种药用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了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供试药材(生药)质量浓度为1.0g/ml条件下初筛,得到了34种具有较强抑菌植物的品种,其中丁香、肉桂、零陵香、黄芩、广藿香、菖蒲、迷迭香、白薇、黄连、细辛、山苍子、葡萄籽等植物的提取物处理后,至少一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8mm以上.丁香和肉桂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较低,分别为3.125mg/ml、62.5mg/ml(生药),其次是广藿香、细辛、黄芩、荆芥、迷迭香、零陵香等物质,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0.0mg/ml左右、150mg/ml左右.当丁香、肉桂、黄芩提取物处理浓度达到5.0mg/ml时,拟茎点霉菌各处理组菌丝重量均在0.5mg以下,菌抑制率均达到了90%以上,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1mg/ml、2.90mg/ml、3.26mg/ml;葡萄座腔菌菌丝重量低于1.0mg以下,菌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3.11mg/ml、3.29mg/ml、3.85mg/ml.当植物提取物处理浓度达5.0mg/ml时,黄芩、丁香、肉桂处理组果实发病率与对照之间分别相差31.94%、41.24%、37.60%左右,有效降低猕猴桃果实发病率.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保鲜剂为猕猴桃果实长期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摘要:以中国猕猴桃国家种质资源圃内的8个主要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2周年的定点调查及样本采集(包括枝条、花蕾、叶片、果实等),并对不同时期分离的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软腐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实体的形式在枝条上潜伏越冬,翌年春天气温回升后,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释放,借风雨传播;在早春花期时侵染花蕾,幼果形成期由花蕾转移至幼果上,直至果实贮藏期表现软腐症状.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侧重冬季彻底清园、花前及花期的施药预防.
  • 摘要:目的: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多年来对猕猴桃溃疡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为生产中对该病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从抗溃疡病苗木培育和包括拮抗菌、植物源农药、抗生素农药的生物防治两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结果:一年生枝条皮孔长度小、分布稀疏、突起较少;健康时枝条内多种同工酶活性低、感病后活性成倍剧增,溃疡病抗性与酚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以及四倍体品种对溃疡病抗性显著高于二倍体品种等可作为抗溃疡病品种选育的科学理论指导;对抗溃疡病砧木的选育和现有品种抗溃疡病强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已有的EM菌可用于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已筛选出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多种细菌、真菌、放线菌、病菌噬菌体的菌株,有待于生产出活菌制剂用于生产;多羟基双萘醛和乙蒜素两种植物源农药,可在生产中适量选用;抗生素类农药、土霉素、四霉素可在生产中大量选用,中生菌、春雷霉素可适量选用. 结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应以培育抗溃疡病苗木为基础;施用土霉素、四霉素为主,辅之EM菌、多羟基双萘醛、乙蒜素、中生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拮抗菌的活性菌制剂有待开发.
  • 摘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猕猴桃生长的病害,该病具有传播性强、发病迅速和危害严重等特点.致病菌Psa自1984年于日本首次发现后于2008年在意大利暴发,至今已蔓延至世界各大猕猴桃产区,严重威胁着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目前的研究发现,经过多年的进化,Psa已变异产生了不同的类型并对目前主栽的猕猴桃品种都具有致病性,生产上现有的防治措施尚不能对其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经过种植者多年的实地观察和总结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基础性研究,关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溃疡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致病菌Psa的特征、分类和致病机理,猕猴桃抗病性研究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期望为我国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提供更加详尽的理论基础.
  • 摘要:在屏边苗族自治县猕猴桃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为减少猕猴桃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2017年4月及11月,2018年7月对屏边县共7个乡镇17个代表性猕猴桃栽培园区病害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采集大量的典型病害样本,运用生物学特性、分子鉴定及致病力验证方法对纯化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全面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屏边县猕猴桃栽培园区春季主要病害为灰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夏季为炭疽病、灰斑病和褐斑病,秋冬季以果实软腐病为主.本文调查结果为屏边县猕猴桃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 摘要:本文介绍了猕猴桃在欧洲的引种情况及在意大利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在西方国家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在初期,从新西兰引种到法国并由法国传播到其他邻国的猕猴桃品种较为混乱.之后,从新西兰引种的绿肉美味猕猴桃品种'海沃德'在欧洲市场迅速占领主导位置.最近黄肉和红肉中华猕猴桃品种在一些欧洲国家种植,并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与'海沃德'同时进入欧洲市场的软枣猕猴桃品种也在欧洲种植.目前,'海沃德'仍然是主栽品种,占90%的市场份额.2008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欧洲大暴发.溃疡病可能是通过猕猴桃花粉从中国传到意大利,并由意大利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溃疡病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年过去,溃疡病在潮湿的春天仍然会暴发,种植户试图通过去除感病部位来控制疾病,并喷洒诱抗剂、铜制剂和拮抗剂,但结果并不理想.溃疡病抗性/耐受性品种(种质)有报道但仍需要进一步评估.溃疡病的危害说明了猕猴桃品种在中国以外遗传多样性低,暴露猕猴桃育种的潜在缺陷.本文还总结了欧洲猕猴桃的栽培技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猕猴桃主要通过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但后来猕猴桃微繁殖成为主要的育苗方式,现在组培苗占欧洲四百万苗木份额的86%.果园设计和牵引系统复制了新西兰种植者的经验,但这些技术经过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最通用的架式仍然是大棚架和T形架.雌株与雄株行带轮换,但雄株行整形为窄的条带状.几年前,蜜蜂辅助授粉是主要的授粉方式,但随着溃疡病的出现以及传播,这种授粉方式被迫停止.目前主要通过从无溃疡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用于应对授粉不足.欧洲种植者不使用防护林带来保护果园免受风害,而通常会用网覆盖果园,以保护树冠免受冰雹袭击.考虑到碳足迹、碳固存和投入减少(肥料、水、能源等),本文总结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种植者在绿肉、黄肉和红肉品种的回报率分别为0.65欧元/kg、1.47欧元/kg和2.00欧元/kg,年际间存在波动,有机产品的价格可以高出50%.欧洲遗传学家正在开展猕猴桃遗传研究,收集辅助育种者的相关信息.大多数育种计划都是私人的,由种植者合作社资助育种,因此育种是根据种植者的需求来进行的.
  • 摘要:2010年出现的由丁香假单胞菌(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对新西兰猕猴桃产业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利润最可观的黄肉猕猴桃品种'Hort16A'的果园被大量摧毁.ZespriTM公司以黄金果为名销售的'Hort16A'猕猴桃,在巅峰期出口量达到新西兰所有猕猴桃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现在新西兰不再出口黄金果,而且几乎所有该品种的剩余植株都被砍伐或重新改接其他品种.'Hort16A'已被一种新的黄肉猕猴桃品种'Zesy002'取代,该品种通常被称为Gold3,果实被市场称为Zespri(R)SunGold猕猴桃.这一新品种是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院(PFR)猕猴桃育种计划的产物.Gold3不易受Psa感染,它的成功种植已经使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快速复苏.Gold3于2010年发布给果园主.目前,Gold3猕猴桃出口量已占新西兰猕猴桃出口量的40%左右,产量也在迅速增长.Gold3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并有望支持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实质性扩张.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和最令人沮丧的困难后,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的全面复苏表明了猕猴桃育种的重要性.具有潜在育种可能性的一些新种质应当被重视,同时潜在风险也应当被考虑.
  • 摘要: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进行商业气调贮藏(CA),控制库内相对湿度90%,温度0°C±0.5°C,O21.5%,CO21.5%,并结合乙烯脱除.结果表明,气调贮藏能抑制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束气调贮藏后货架期为11d,果实品质比未贮藏的果实货架期的品质更为理想.
  • 摘要:湖南是全国最早从事猕猴桃资源调查及其产业化生产的省份之一,1976年即开始从事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等相关研究工作,1979年成立了全省猕猴桃科研协作组,以湖南园艺所、湖南农业大学等为主的科研团队在全省30多个重点县进行了野生资源调查、选优工作.首次发现并命名了美味猕猴桃新变种——彩色猕猴桃,相继选育出470个优良株系和20余个新品种(品系),其中'米良1号''翠玉'等良种成为全省主栽品种.湖南猕猴桃生产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2017年全省猕猴桃栽培总面积达25万亩(1亩≈666.67m2),产量达20万吨以上.同时湖南猕猴桃综合加工发展良好,已生产出“果王素”等35个系列加工产品.“湘西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农业大学自1978年即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猕猴桃研究团队,进行了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良种选育、栽培技术、贮藏保鲜及其果实功能成分研究利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在重点进行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研究基础上,基于最新推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即中医农业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中医农业技术在猕猴桃上的初步应用研究.目前主要应用于低镉猕猴桃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果实绿色保鲜技术研究,为猕猴桃绿色果品生产开拓新途径.
  • 摘要:以同一个果园生产的黄肉猕猴桃品种'金艳'和绿肉猕猴桃品种'海沃德'为试材,在低温(1°C±0.5°C)高湿(90%±5%)贮藏条件下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期间,'金艳'的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要显著高于'海沃德',而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度、可滴定酸及可溶性总糖要低于'海沃德';果肉色度主要是品种自身果肉颜色决定,绿肉品种'海沃德'要高于黄肉品种'金艳'.失重率在前100d'金艳'要高于'海沃德',后期差异不大;'金艳'与'海沃德'的好果率差异明显,低温贮藏8个月后,'金艳'好果率仍有为58%.
  • 摘要: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发展,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技术已成为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猕猴桃主栽品种,对国内外的保鲜技术作了整理并对影响猕猴桃贮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我国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望为我国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提供意见和建议.
  • 摘要:猕猴桃在我国商业化研发和种植已40年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整体品质一直难以提升.作者根据多年从业的经验,结合国内外不同园区考察及产业技术支持服务过程,发现很多猕猴桃栽培区在技术开发或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盲目模仿和借鉴别人经验、品牌打造投入不足等,这些都是影响猕猴桃产业链中的主要问题.猕猴桃在经过系列的田间管理到准备采收的前期,也涉及多个不同领域和产业技术的配套,才能使果实安全入库、分级处理、合理贮藏和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市场,实现品牌价值和产业链的延伸.猕猴桃品质的体现形式是国产品牌能引领市场,反映出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在种植环节中种出品质有保障的猕猴桃果实,内部品质的整体提升才能在下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形象.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供给侧和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品牌意识淡薄和“拿来主义”思想,以及缺乏市场预测与消费者对象的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小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猕猴桃采后的品质管理,从而影响品牌打造和产业链的延伸,值得探讨.
  • 摘要:本课题组通过定量灌水施肥、行间生草、土壤改良等研究性试验,旨在形成猕猴桃优质生产肥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近年内开展了以下研究:猕猴桃园灌水施肥调查,对周至猕猴桃主产区212户农民开展灌水施肥调查,调查总面积27.09hm2,平均产量为32.6t/hm2,周至地区猕猴桃园平均灌溉量为451t/亩,平均施肥量为N肥507kg/hm2,P2O5肥355kg/hm2,K2O肥427kg/hm2;猕猴桃需水需肥规律研究,猕猴桃树萌芽期、开花期、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需水量分别是62.89mm、21.39mm、152.45mm、229.55mm、50mm,而本课题组研究出的最适灌溉量为344t/亩,节水效果达到23.69%,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提出了猕猴桃园肥料高效利用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0∶0.50∶0.73,建议成龄猕猴桃园施肥量为N肥430kg/hm2,P2O5肥215kg/hm2,K2O肥313kg/hm2.经过近几年猕猴桃肥水高效利用研究,形成了猕猴桃提质增效肥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猕猴桃籽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护肤作用、保健价值,综述了猕猴桃祛斑油、猕猴桃嫩肤霜、猕猴桃面膜、猕猴桃沐浴露、猕猴桃洁面乳、猕猴桃精华液的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祛斑、保湿、抗老化、遮盖防护等作用,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具有良好功效和广阔的市场价值.
  • 摘要:水城红心猕猴桃,2000年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引入种植,由于水城县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赋予了其在红心品种中不同寻常的地位,果品品质得到了升华,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热销全国,少量出口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本文在回顾水城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提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推广团队,抓好老果园提升改造,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加快称猴桃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倾力打造水城红心称猴桃强势品牌,积极拓展水城红心称猴桃销售市场.
  • 摘要:用嫁接苗建园还是用美味猕猴桃实生砧木建园,是水城红心猕猴桃产业多年来广受争议的问题.为此,笔者自2010年以来,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得出了用本地美味猕猴桃实生砧木定植建园较用嫁接苗建园更具优势的结论,并总结出了一套实生砧木定植建园技术,重点介绍嫁接苗定植和砧木定植建园试验结果分析、实生砧木定植建园技术.
  • 摘要:四川猕猴桃产业基础雄厚、支撑力量强大和环境政策良好,但也存在盲目扩大规模、生产低效、加工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瓶颈,笔者提出了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优化区域品种结构、改造低产低效果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等六点建议.
  • 摘要:回顾了湘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历程.湘西猕猴桃研发始于1982年的吉首大学猕猴桃研究组,1995年选育出'米良1号'品种,至2017年该品种在湘西州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其后还选育出'米良2号''湘碧玉''贝木'等植物新品种,加上引种的外来品种,湘西州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7万余亩.在猕猴桃果品的精深加工方面,1997年成立的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猕猴桃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曾研发出果王素、祛斑油、果汁、果脯、果酒、果籽饼干等4大类35个系列产品,为消化本地猕猴桃果品、提升猕猴桃附加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为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永顺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建设,猕猴桃产业已逐渐成为永顺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规模已成为湖南省猕猴桃产业第一大县、全国第九大县,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针对永顺县猕猴桃产业最新现状,分析产业优势与制约因素,就如何扬长避短,开创永顺猕猴桃产业振兴的新局面,更好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提出意见与建议.
  • 摘要:陕西省周至县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产业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型产业.本文综述了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贮藏库的发展、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营销状况与策略.进一步从开展贮藏设施升级改造、重视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加强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保鲜业的发展策略.
  • 摘要:2012年,四川雅安开始从欧洲引种8个软枣猕猴桃品种,以期筛选出适应四川亚热带湿润寡日照气候的优良软枣猕猴桃品种.引进的软枣猕猴桃于2014年试花,2015~2017年连续三年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抗逆性和抗病性.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软枣猕猴桃品种在四川雅安地区表现出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良,适应能力强,具有提早上市的优势.本研究总结并形成了该类软枣猕猴桃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为四川及周边相似生态条件地区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 摘要:'金丽'系自然杂交实生选育获得的四倍体猕猴桃.果实圆柱形,大小均匀,平均果重100~110g,最大可达235g.果皮黄绿色有浅褐色点状凸起,成熟时果面无毛,果喙微凸,果肩较平,外观漂亮.果肉黄色至金黄色,质细多汁,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8%~23.8%.果实较耐贮藏,常温下可贮1~2个月,低温下可贮3~4个月以上,软熟果货架期较长,常温下15~20d,低温下1~2个月.丰产性好,抗病能力较强.浙江产区10月上旬果实成熟.
  • 摘要:'璞玉'猕猴桃是以'华优'为母本,'K5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成的中熟黄肉新品种.果实圆柱形,果皮浅褐色,被金黄色短茸毛;平均单果重95g、最大果重138g.果肉深黄色,味道浓郁香甜,肉质细腻,汁液多、具芳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8%~20%,总糖11.5%,可滴定酸1.5%,维生素C172.4mg/100g.'璞玉'猕猴桃树势强,丰产性好,果形一致性好,挂果整齐,在陕西省关中地区10月上旬成熟,盛果期27450kg/hm2.2017年获得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证书号CNA20151824.1).
  • 摘要:中华猕猴桃绿肉品种'翠玉'是湖南省园艺研究所从中华猕猴桃野生资源中选出的优良品种,于2011年引种到泰顺县多个海拔段试种,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连续3年结果表明:'翠玉'萌芽期较迟,一般在春分前后萌芽,避开高山地区倒春寒的冻害;果柄短而粗,能够减缓台风对果实的伤害;人工授粉期比其他品种缩短2~3d,可以节省50%的劳动力投入及花粉喷施量;结果母枝易于培养成形,萌芽率、成枝率比'红阳'分别提高23%和9%,单枝平均结果数达4.6个,保持植株丰产稳产;果实品质和风味优于'布鲁诺',贮藏期可达157d,常温下货架期达12d,低温下可长达2~3个月,商品性极佳;植株对溃疡病、黑斑病等抗性强,适合泰顺县及浙南山区推广种植.
  • 摘要:在有花植物中,原始形态的两性花植物占大多数,高级形态的雌雄异株植物很稀少,猕猴桃就属于这稀少的高级类型.专家认为猕猴桃的性别进化过程是:两性花→雄全异株→典型雌雄异株.到目前为止,所有栽培品种的猕猴桃都是雌雄异株.雄全异株在栽培'海沃德'品种时,在所配的授粉雄株中偶有发生.选育出的猕猴桃新品种'龙山红',则是完全的两性花品种,这一品种的诞生,完善了猕猴桃的性别进化历程.
  • 摘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1978年开始从事猕猴桃资源普查和收集利用工作,历经40年,已建成世界上猕猴桃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基因库,保存了包含63个种或变种、变型及创新种质的绝大部分资源.基于收集的种质资源,重点开展了物种的果实性状特征鉴定、主要品种(系)的花果形态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并采用多种方法创制新种质,目的是为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LD133'是由丹东北林经贸有限公司农业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辽东学院等多家单位协作,利用野生猕猴桃群体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选育而成的软枣猕猴桃新品种.'LD133'果实呈扁圆形、个大、表面略有棱,果皮绿色、光滑,平均单果重19.2g,最大单果重35g,果肉翠绿色,质地细腻多汁,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口感极好.含糖量18%,维生索C含量高达412.2mg/100g.采摘后,常温下可贮藏35d,在低温条件下可贮藏70d以上.在我国辽宁丹东,吉林长春,新疆石河子、伊利、哈密,以及甘肃、陕西等的其他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此外,在我国秦岭及以南高山地区海拔2000m以下均可栽培.该品系在丹东地区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属中晚熟种.
  • 摘要:'小紫晶'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与高祖平合作,利用野生猕猴桃群体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选育而成的软枣猕猴桃新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为20160445.1,目前进入等待现场考察阶段.'小紫晶'平均单果重12~16g,可溶性固形物16.5%~17%,干物质含量18%,维生素C156mg/100g,总酸3g/100g.果实圆柱形,成熟后果面光洁无毛,果皮、果肉和果心均为红紫色,果实端正美观,风味酸甜,浓香适口,不仅可以带皮鲜食,还可加工成红色果酒、果醋、果汁等.在冬季最低气温为-5°C以上的北方及南方高山区、华中及西南海拔≥500m的高山区均可栽培.在湖北五峰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临近成熟时果皮、果肉开始着色,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
  • 摘要:为探讨红肉猕猴桃('红实2号')与黄肉猕猴桃('金实1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色素形成差异的分子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2500)对两个不同果肉颜色类型猕猴桃果实内果皮与外果皮4个不同发育时期('红实2号'花后0d、28d、75d、157d和'金实1号'花后0d、44d、81d、189d,均标注为T1~T4时期)共16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原始数据(raw reads)范围在26.50G~41.68G,有效数据(clean reads)占比高于98.27%.'金实1号'外果皮T1与T4时期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9293个),分别归类于49个GO term和135条代谢途径.在所有的差异基因中,筛选得到了26个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Unigenes)、110个叶绿素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91个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和162个类黄酮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虽然两种猕猴桃果实果肉颜色类型不同,但是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色素的形成与积累差异都主要发生在T2和T3时期,其中外果皮相比内果皮色素相关基因表达丰度更高.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猕猴桃基因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析猕猴桃果实成色差异机理.
  • 摘要:本文以毛花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杂交选育品种'金艳'为试材,研究其诱导成苗、细胞再生及生根技术,初步建立了'金艳'猕猴桃快速繁殖体系,为猕猴桃产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为猕猴桃资源保存及现代化育种等创造新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以'金艳'植株顶芽、带腋芽茎段、叶片、叶柄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诱导,获得无菌苗.以获得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形成的影响,并对组培苗不定根诱导做出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资源离体保存最佳外植体为带腋芽茎段.叶片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TDZ1.0mg/L+IAA0.25mg/L,不定芽平均再生率为74.6%.不定芽经过伸长生长,取2~3cm高幼苗进行生根诱导,不定根再生率分别为82.5%,平均根数为4条.初步建立了'金艳'猕猴桃高效再生体系,为猕猴桃快速的产业化种苗生产提供有力保证,也为后期猕猴桃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试验探究了6个不同采收期(采收日期分别为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7月30日、8月4日和8月9日)对'益香''紫迷一号''益绿''绿迷一号''红迷一号'5个软枣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单果重、硬度、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各品种的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单果重逐渐增加,各品种的单果重基本上都在7月30日达到最大值,后期则趋于稳定.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各品种果实硬度快速下降,且降低趋势逐渐加快,同一品种不同采收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采收期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不大,基本趋于稳定,表明采收期对软枣猕猴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TSS含量总体增加,增加趋势递减;'益香''益绿''绿迷一号''红迷一号'的TSS含量在7月30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39%、19.86%、23.54%和19.85%,'紫迷一号'则在8月4日达到最大值,为21.41%.然而,TA的含量则随采收期的延迟而有少量的上升,且各品种的TA含量基本上都在7月25日开始上升.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各品种的固酸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价发现,'益香'和'绿迷一号'适宜采收期是7月25日~7月30日,'益绿'和'红迷一号'的适宜采收期是7月20日~7月25日,'紫迷一号'的适宜采收期是7月30日~8月4日.
  • 摘要:本试验以六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部位、时期及程度的环割处理,测定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和结果蔓中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及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以期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从不同环割部位处理结果来看,初花期在主干嫁接口上方5~10cm、双主蔓分支点上方2cm或直径≥1.5cm的结果母蔓分支点上方2cm处环割一周均可显著提高果实纵经、横径和单果重,但主干环割还可显著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两主蔓环割可显著提高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母蔓环割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量.(2)从不同环割时期处理结果来看,主干上初花期环割比花后10d、20d环割的增产作用更显著,但主干上花后20d环割的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最高.(3)从不同环割程度处理结果来看,初花期主干环割1周的单果重最大,环割2周的果实叶黄素含量最高,环割3周在降酸增糖并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上效果最显著.(4)灰色关联度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和结果母蔓环割1周分别位于第1、第2位,而初花期主干上环割1周、2周、3周分别位于第8、第7、第6位.
  • 摘要:以中华猕猴桃红肉品种'东红',毛花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杂交黄肉品种'金艳'及毛花猕猴桃绿肉品种'华特'为研究对象,通过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实验系统分析三个不同品种的果实采后生理及果实品质变化,为后期果实软化成熟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猕猴桃贮藏规范与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东红'果实品质优良,具有更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更低的总酸含量;低温贮藏6个月内还能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且果实腐烂率极低;不过果实易失水,果实失重率明显高于'金艳'和'华特'.'金艳'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及总酸含量基本处于三者中间位置,而维生素C含量最低;果实极耐贮藏,在低温贮藏下可保存近8个月之久;不过贮藏后期有果肉木质化现象发生,可能与冷害相关.'华特'果实常温下极耐贮藏,可以存放2个月之久;其维生素C含量超高,并且在常温贮藏中呈现逐渐增加之势,最大可达717mg/100g;但是,其总酸含量最高,即使在果实软化成熟时也维持在1.3%水平.另外,'华特'果实在低温贮藏下腐烂率较高,疑似受到软腐病病菌感染.就果实糖酸口感来看,'东红'最甜,'华特'最酸,而'金艳'基本处于中间位置.就果实采后生理变化来说,常温贮藏2或3周后和低温贮藏6或9周后果实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发生明显转折,果实进入可食用状态.就果实耐贮性来说,三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均具有极高的耐贮性,不过在贮藏中应该注意预防软腐病和冷害的发生.
  • 摘要:以七年生'徐香'猕猴桃树为试材,在花后采用整株主杆环割和结果母枝环割两种方式.整株环割在花后18d在主杆上进行环割,结果母枝环割在花后18d、32d、46d、84d在结果枝根部进行4次环割,以无任何处理为对照,研究环割对猕猴桃果实大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进'徐香'猕猴桃的栽培技术,为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整株主杆环割和结果母枝环割都增加了猕猴桃果实大小,整株环割果实单果重较对照平均增加5.82g;不同时间的结果母枝环割中以花后18d环割果实大小增加最显著,平均单果重较对照增加10.92g,增幅15%;花后46d环割果实干物质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1.15个百分点,其他处理干物质含量较对照降低;花后46d环割显著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提高1.01个百分点.
  • 摘要:本研究采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发掘物种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验证了'金艳'的种间杂交特征.结果表明:'金艳'具有232061个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on)特异性SNP位点,27571个毛花猕猴桃(A.eriantha Bentham)特异性SNP位点,证实了'金艳'显著的偏父系遗传,毛花猕猴桃基因渐渗进入'金艳'猕猴桃基因组.进一步对6个近缘或同域分布猕猴桃物种和6个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测序验证发现,'金艳'具有父母本中华猕猴桃及毛花猕猴桃的特异性SNP位点,此类位点可阐明'金艳'种间杂种特征并清晰区分'金艳'和中华猕猴桃品种差异.本研究不仅证实了'金艳'猕猴桃的种间杂交特征,也为果树种间杂交品种鉴定提供了可借鉴方法.
  • 摘要:'翠玉'猕猴桃自2009年引入四川栽培以来,因其抗溃疡病能力强、口感佳、极耐贮运,已成为四川盆周高海拔山区的主推品种之一.但该品种种植过程中树势较旺,成枝力强,坐果后梢果矛盾较突出,不使用膨大剂单果重仅70~85g,单位面积产量仅1500kg左右.本试验以七年生'翠玉'猕猴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花后20d结果蔓摘心程度对其枝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后20d对'翠玉'猕猴桃旺盛结果蔓采取'零叶修剪'(即结果蔓最后一果以上不留叶片进行短截,每一结果母蔓上最多短截3枝),其植株更新蔓数量、长度和粗度较CK(全株不摘心)分别增加73.02%、29.65%、53.79%,平均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和单株产量较CK增加6.71%、9.47%、10.22%,持续2年按此方法摘心,翌年的结果母蔓质量和植株产量增加更显著;②花后20d对结果蔓留3~5片叶摘心和7~8片叶摘心也能显著提高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更新蔓质量,但因其二次枝抽发数量、平均长度和粗度较'零叶修剪'显著增加,植株透光率更低,叶斑病等病害危害严重;③不同程度摘心后果实干物质、可溶性固形、总糖、总酸含量及糖酸比均较CK有所降低,以3~5片叶摘心降低最明显,但'零叶修剪'与CK差异不显著.
  • 摘要:水分是影响猕猴桃生产的关键因素,掌握猕猴桃幼龄树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对标准化建园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大棚避雨盆栽,设置不同土壤持水量梯度,以美味系猕猴桃品种'徐香'和中华系品种'华优'为试材,对猕猴桃植株地上生物量、根系生长状况及抗逆性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地上部分生物量随土壤持水量增加而显著增高,其中85%持水量处理较95%持水量处理差异不显著;75%~85%持水量条件下猕猴桃幼树根系生长最佳,在低持水量处理和高持水量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和分布范围均有显著下降;过低或者过高的田间持水量都会对猕猴桃幼龄树的生长产生胁迫作用,45%~55%持水量处理时猕猴桃幼树出现死亡,75%~85%持水量处理时所受胁迫最小.适合猕猴桃幼龄树生长的土壤持水量为65%~85%,'徐香'的最适土壤持水量为83.21%,'华优'的最适土壤持水量为82.43%.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