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菜单显性核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育及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
【6h】

油菜单显性核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育及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及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和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实验部分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大约有50%的食用植物油来自油菜籽。长期以来,选育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一直是育种学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往的实践证明,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的主要途径,而雄性不育又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油菜雄性不育可分为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GMSorNMS)和由核质互作控制的细胞质不育(CMS)。核不育类型类型多,不育彻底、稳定,选育较为容易,因此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本文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油菜单显性核不育油菜1:1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该分离群体进行外部花器形态特征、小孢子发育过程及花蕾中表达蛋白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观察,分离群体中可育系花器形态正常,花瓣大小一致,颜色为均匀的金黄色,花蕾饱满,表面湿润,用手压捏有饱满感;而不育系花瓣较正常可育系小,花丝不伸长或略有伸长,花药萎缩,花粉囊中空干瘪,无花粉,雌蕊正常可育。对该分离群体中可育系和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观察,比较发现,在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前后开始解体,为小孢子继续发育提供营养;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前,并且不能形成四分体,小孢子逐渐解体,且小孢子解体在绒毡层解体之前发生,最后花药成为干瘪的空壳,导致不育。对两者花药中部切片横截面积和周长进行了测量与统计比较,在花蕾长度为1.5cm时,两者在面积和周长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发育至3.0cm、5.0cm、7.0cm时,两者在横截面积和周长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切片观察结果相一致。 同时对同一时期不育系和可育系的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考染检测到的花蕾中表达的蛋白质点数,可育系要高于不育系,不育系中检测到蛋白质点总数为326个,可育系中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总数为383个。其中不育系和可育系中都有的点为223个,不育系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91个,占总蛋白点的23.8%,可育系中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151个,占总蛋白点的39.4%。可育系中表达的特有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60kD以下小分子区域,30kD尤为丰富;不育系中表达的特有蛋白按分子量分布相对均匀。两者表达特有蛋白都相对集中在pI6.0-7.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