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6h】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与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及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主要进展

1.2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构成因素

1.3转基因抗虫棉抗病虫性变化动态

1.4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及纤维品质

1.5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常规棉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研究

1.6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应用情况

1.7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

1.7.1转基因抗虫棉抗性问题

1.7.2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时空性问题

1.7.3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性问题

1.7.4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陆地棉类型及品种(系)

2.1.1非抗虫常规棉花品种

2.1.2 Bt转基因常规棉品种(系)

2.1.3 Bt转基因常规棉新品种(系)

2.1.4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系)

2.1.5受体品种及Bt基因导入材料

2.2试验地选择及管理

2.3试验设计

2.4调查及测试项目

2.5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非抗虫常规棉与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生长发育比较

3.2非抗虫常规棉与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枯黄萎病差异

3.3非抗虫常规棉与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的红叶茎枯病的发生调查结果

3.4 Bt转基因常规棉品种(系)的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及抗枯、黄萎性表现

3.5 Bt转基因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及抗枯、黄萎性表现

3.6 Bt转基因品种(系)材料和受体品种的主要性状比较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1.1 Bt转基因抗虫棉的生长发育特性

4.1.2 Bt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结构特点

4.1.3 Bt转基因抗虫棉枯、黄萎病及红叶茎枯病发生特点

4.1.4 Bt转基因常规棉与杂交棉品种(系)农艺性状比较特性

4.1.5转基因杂交棉和转基因常规棉枯、黄萎病抗性及纤维品质

4.2讨论

4.2.1抗虫棉育种及栽培策略

4.2.2提高衣分和单铃重为主攻目标

4.2.3抗病育种任务艰巨

4.2.4抗虫杂交棉技术亟待突破

4.2.5针对新疆棉区品种选育研究需重视

4.2.6非抗虫高产优质育种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分别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Bt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29个国家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区试品种(系、材料)以及Bt基因导入品系材料与其非抗虫受体品种(陕4080)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及纤维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初步取得以下结果: 1.Bt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天,开花期推迟0.4天,生育期延长0.4天,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衣分和铃重相差较大。 2.与非抗虫棉相比,Bt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3.抗虫常规棉与抗虫杂交棉比较,杂交棉出苗提早1.04天,开花期早0.49天,后期生长势较强,果枝节位低0.24个,结铃数多0.93个/株,衣分高1.1个百分点,果枝数及单铃重则与常规棉无明显差异。 4.抗虫杂交棉枯、黄萎病指分别为8.6﹪和21.9﹪,较抗虫常规棉(枯、黄萎病指为8.2﹪和18.8﹪),抗病性有所下降,纤维细度及纤维强度较抗虫常规棉增加,但纤维长度及成熟度有所下降。 5.较非抗虫棉受体品种(陕4080),Bt基因导入后主要性状变化为:叶色变深,种子出苗延迟1天左右,前中期生长势较弱,株高低1.8厘米,株结铃数少0.64个/株,单铃重下降0.03克,衣分下降0.17个百分点,黄萎病指增加1.93个百分点,红叶茎枯病增加5.¨个百分点,纤维细度增加,长度减小。 6.综合分析,Bt基因导入对棉花性状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苗期长势较弱,黄萎病及红叶茎枯病加重,产量结构指标下降,纤维细度增加,强度变小,成熟度变小等。杂交抗虫棉抗病性比抗虫常规棉较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