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耦合研究
【6h】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耦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外退耕还林进展及效应评价研究情况

1.2.1国外退耕还林进展

1.2.2国外退耕还林效应评价状况

1.3国内退耕还林进展及研究情况

1.3.1国内退耕还林进展

1.3.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中的问题的研究

1.3.3退耕还林还草技术体系研究

1.3.4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研究

1.3.5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的影响研究

1.3.6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体系评价研究

1.3.7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修复的相关研究

1.4有关经济和生态耦合的研究进展

1.4.1耦合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1.4.2有关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研究

1.5选题目的及意义

1.6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研究内容

1.6.2研究创新点

1.7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7.1研究思路

1.7.2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

2.1研究区自然条件

2.1.1地形、地貌特征

2.1.2土壤条件

2.1.3气候条件

2.1.4植被背景

2.2研究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2.3研究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

第三章退耕还林(草)经济效应分析

3.1研究模式的确定、调查方法、指标的选取和分析方法

3.1.1模式的确定

3.1.2调查方法与内容

3.1.3参评指标的选取

3.1.4分析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各种模式的经济效应因子分析

3.2.2总经济效应分析

3.2.3农业收入效应分析

3.2.4非农业收入效应分析

3.2.5退耕补助在经济效应的影响

3.3小结

第四章 退耕还林(草)生态效应分析

4.1研究模式的确定、指标测定方法、指标的选取和分析方法

4.1.1模式的确定

4.1.2生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4.1.3指标的选取

4.1.4分析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因子分析

4.2.2总生态效应分析

4.2.3土壤养分的效应分析

4.2.4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分析

4.2.5气候因子的效应分析

4.3小结

第五章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应耦合分析

5.1分析方法

5.1.2协调度模型

5.1.3协调等级和协调发展类型的划分

5.2结果与分析

5.2.1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耦合分析

5.2.2各种模式耦合发展类型的成因分析

5.3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种植类型、气候背景、地质和土壤背景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6种退耕模式,并将没有退耕的地区作为对照。通过对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和对照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了适合退耕还林(草)区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参评指标;根据对退耕区经济指标的实际调查和对生态指标的实际观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出各个经济指标对退耕和未退耕经济效应的影响,以及各个生态指标在退耕区中生态环境恢复的作用;并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其进行了耦合评价,揭示退耕还林(草)后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耦合关系。这些研究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模式划分结果:根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种植类型、气候背景、地质和土壤背景的不同划分6种退耕模式和1个对照(未退耕地),6种退耕模式分别为:模式A:刺槐和柠条乔灌混交林退耕模式,模式B:三叶草和苹果经济林模式,模式C:沙棘和苜蓿灌草混种模式,模式D:沙棘、侧柏和柠条灌木林模式,模式E:柠条、侧柏和苜蓿灌草混种模式,模式F:沙棘和刺槐乔灌混交模式。 (2)经济效应分析得出:经济效应因子综合值顺序为:A>B>F>CK>C>D>E;通过对6种模式的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退耕补助三方面的分析得出:在农业收入中模式A、B、F较高于对照;在非农业收入中模式C、D、E、F较好于对照;在对退耕补助的依赖性上,模式F的最小。 (3)生态效应分析显示:生态效应因子综合值的顺序为:A>F>B>E>CK>D>C。通过对6种退耕模式与对照在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和气候因子的比较分析得出:在土壤养分恢复过程中,有机质和全磷恢复最快,而速效磷最慢;在所有退耕模式中,模式A、B恢复效果最好,而模式C恢复效果最差。在土壤物理性质上,6种模式中除模式E以外的土壤容重与对照的比值都小于1外,他们对土壤容重的改良效果均较好。在气候因子上,6种退耕模式A、B、F的气温低于对照的气温,在各种退耕模式中模式F气温最低;对风速的影响中,降低风速效果最好的是模式B和F,模式E降低风速效果最差为-9.1%。在光照强度上,模式A、B、C、D、F对光照强度的影响都比对照低。 (4)耦合分析结果:模式A的协调发展类型是中级协调发展类同步型,是所有模式中耦合最好的模式,模式E的协调发展类型是严重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是所有模式中耦合最差的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