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研究
【6h】

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主效基因和数量性状位点

1.1.1主效基因

1.1.2数量性状位点

1.1.3标记辅助选择

1.2遗传标记及其发展

1.2.1形态学标记

1.2.2细胞学标记

1.2.3生化标记

1.2.4 DNA分子遗传标记

1.3品种简介

1.3.1郏县红牛

1.3.2南阳黄牛

1.4本研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1.4.1 CLPG基因的研究进展

1.4.2 DLK1的研究进展

1.4.3 CLPG基因和DLK1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1.4.4 DGAT2基因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动物

2.1.2实验数据

2.1.3实验试剂

2.2主要溶液与缓冲液

2.2.1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所用溶液

2.2.2凝胶电泳所用试剂

2.2.3仪器设备

2.3实验方法

2.3.1血样DNA的提取与分离

2.3.2 DNA质量检测

2.3.3 DNA浓度检测

2.3.4 PCR扩增

2.4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2.4.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2.4.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及χ2独立性检验

2.4.3多态信息含量(PIC)

2.4.4有效等位基因数(Ne)

2.4.5位点纯合度(Ho)和杂合度He

2.4.6生产性能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CLPG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分析

3.1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3.2 PCR产物的SSCP分析

3.3遗传多态性指标

3.4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3.5 CLPG测序结果

3.6 CLPG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7讨论

第四章DLK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4.1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4.2 PCR产物的SSCP分析

4.3遗传多态性指标

4.4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4.5 DLK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4.6讨论

第五章CLPG基因和DLK1基因的相互作用

5.1 CLPG和DLK1之间相互关系

5.2 CLPG和DLK1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DGAT2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6.1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6.2 PCR产物的SSCP分析

6.3遗传多态性指标

6.4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6.5 DGAT2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发育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6.6.讨论

第七章结论

7.1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研究了CLPG、DLK1、DGAT2三个基因在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两个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进一步选育提供分子标记。本研究取得以下结结果: 1.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的遗传特性应用PCR-SSCP技术对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的CLPG、DLK1第一内含子、DGAT2的第三内含子共3个基因座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群体中,CLPG、DLK1第一内含子、DGAT2第三内含子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2256、0.3749/0.3582、0.4044/0.3693;杂合度:0/0.234、0.5012/0.4103、0.568/0.4103。 2 PCR-SSCP标记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关系的分析把CLPG基因的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长、坐骨端宽、管围、体重等性状之间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SCP基因型AC的体重和体长平均值最大,它与AA、AB之间的唯一差异是该基因型的一条链发生了单核苷酸突变,即第419位的碱基C突变为T。突变型AB的坐骨端宽的平均值最高,与从型差异显著,与AC型差异极显著:在管围指标上,AA基因型个体优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在坐骨端宽指标上,AA和A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AB与AC差异极显著(P<0.01)。南阳黄牛在该位点没有多态性。 把DLK1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的基因型对部分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在六月龄体重指标上,发现基因型从与基因型BB之间差异显著,基因型BB能显著提高六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在18月龄胸围指标上,基因型AB显著高于基因型AA;在24月龄坐骨端宽指标上,基因型AB显著高于基因型BB。不同的基因型对初生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 在南阳黄牛群中,通过对DGAT2基因第3内含子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基因型B能明显促进部分性状的生长发育。这些性状包括6月龄体重、6月龄体高、12月龄坐骨端宽、18月龄坐骨端宽及24月龄胸围,与基因型A、C之间差异显著(P<0.01)。对DGAT2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x<'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两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CLPG与DLK1综合分析通过CLPG和DLK1两个位点组合基因型与生产性能相关分析得到,在十字部高指标上,基因型AB+AB与基因型AC+AB之间差异显著(P<0.05),AA+BB与AB+BB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BB与AC+BB的差异显著(P<0.05),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CLPG基因突变所致;在坐骨端宽性状上,组合AA+AA与AB+BB之间差异显著(P<0.05)、AA+AB与AB+BB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BB与AC+AB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基因型AB+BB与AC+AB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这种差异是两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差异是DLK1突变所致。在单独分析DLK1基因与性状之间相关性时,基因型AA和基因型AB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没有排除CLPG突变对DLK1的影响,这种情况也证明了CLPG突变对DLK1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