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研究
【6h】

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的思路

1.3.2研究的基本方法

1.4体制及重农体制的内涵

1.5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思想观念与秦汉国家重农

2.1秦的“耕战”经济思想

2.1.1秦的“耕战”思想的实质

2.1.2秦的“耕战”思想的局限性

2.2西汉黄老“无为”农业经济思想及其转变

2.2.1汉初“无为”经济思想的执行

2.2.2汉中期的重农思想及其转变

2.2.3王莽“王田制”的中的重农思想

2.3东汉王朝循西汉的重农思想

2.3.1东汉中期王符“务本论”

2.3.2东汉末年思想家对豪强土地兼并的批判

2.4应用于实践中的农业管理思想

2.4.1月令源流及管理思想的初现

2.4.2《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管理思想

2.4.3《四民月令》中的管理思想转变

第三章制度保障与秦汉国家重农

3.1经济制度对农业的保障

3.1.1秦的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2西汉地主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3东汉豪族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政治制度对农业的保障

3.2.1中央集权重农

3.2.2秦汉郡县制下的国家重农

3.2.3农官制度对农业的保障

第四章法律规范与秦汉国家重农

4.1秦律对农业发展的保证

4.1.1秦律与农业

4.1.2秦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4.2汉律对农业发展的保证

4.2.1汉律与农业

4.2.2汉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政策落实与秦汉国家重农

5.1秦的“急农”政策的落实

5.1.1秦王朝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5.1.2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2西汉“与民休息”政策的实施

5.2.1汉初的农业经济形势

5.2.2汉初“与民休息”政策及其效应

5.2.3“重本抑末”政策的转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3东汉在保证农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的落实

5.3.1东汉的社会经济状况

5.3.2刘秀的“度田”政策的实施

第六章对秦汉国家重农体制的绩效评析

6.1秦汉封建国家重农体制的确立

6.2秦汉封建国家重农体制效果评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古代社会莫不重农。至战国、秦、汉时代,农本观念逐步确立。国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以确保农业发展,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以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国家重农体制的形成历程,把握由国家各级重农机构和思想、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中涉及到农业发展的制度部分共同起作用所形成的重农体制及其绩效。以期对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形成更为客观、详尽的认识与研究。 秦汉时期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大一统”文明,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秦汉农业则正是支撑着“大一统”文明的经济基础。秦汉封建国家重农政策的实施、封建国家重农体制的确立,都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封建国家政权的巩固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思想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导农业生产;制度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保障作用;法律对农业生产的规范作用;农业政策的落实以及对重农体制的绩效进行评析。 本文以秦汉时期国家重农体制的形成为主线,通过对思想、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中保障农业生产的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说明农业生产对于封建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秦汉封建国家重农体制形成的必然性,详细探讨了秦汉封建国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有序、健康发展所作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重农体制的绩效进行评析,秦汉重农不仅是一个思想、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农业从根本上是稳定政权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国家稳固的物质力量支撑,同时也是富强兵的一个主要途径。所以,秦汉封建国家将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统治者以国家政权为依托,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农业的正常、健康、迅速发展。秦汉封建国家重农体制及其构成体制各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对秦汉封建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权的巩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