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羊皮肤发育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6h】

山羊皮肤发育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文献综述第一章皮肤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1.1皮肤的基本结构

1.1.1表皮

1.1.2真皮

1.1.3皮下组织

1.2皮肤的功能

1.2.1保护功能

1.2.2免疫功能

1.2.3外周皮肤刺激感受器研究

1.3动物胚胎的皮肤发育研究

1.3.1阿尔巴斯绒山羊胚胎皮肤的发育

1.3.2牦牛胚胎皮肤的发育

1.3.3骆驼胚胎皮肤的发育

1.4家畜皮肤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综述第二章EGF及其受体EGFR的研究进展

2.1表皮生长因子

2.1.1分子结构,基因结构

2.1.2分布、合成、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2.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2.1受体的分布

2.2.2受体活化与信号转导机制

2.2.3受体阻断剂

2.3生物学效应及作用

2.3.1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3.2对肝损伤修复和再生作用

2.3.3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2.3.4在皮肤中的作用

2.3.5在胃肠道中的作用

2.3.6对眼角膜的修复作用

2.3.7 EGF与动物生殖功能

2.3.8与肿瘤的关系

文献综述第三章β1整合素研究概况

3.1整合素及其配体

3.2整合素与表皮干细胞

3.3整合素与信息传递

3.4整合素和肿瘤

3.5 β1整合素

3.5.1 β1整合素与表皮干细胞

3.5.2 β1整合素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6应用前景

文献综述第四章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4.1基本原理与常用方法

4.2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

4.2.1肿瘤组织起源的鉴别及未分化恶性肿瘤性质的判定

4.2.2各种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大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多形性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4.2.3确定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4.2.4各类淋巴瘤的分型依据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与淋巴瘤的鉴别

4.2.5对微小转移病灶及时准确的发现

4.2.6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立

4.2.7其他各系统肿瘤的诊断

4.2.8肿瘤预后的推测

4.2.9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测

试验研究第五章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形态观察

5.1材料与方法

5.1.1试验动物

5.1.2主要试剂与仪器

5.1.3方法

5.2结果

5.2.1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

5.2.2山羊皮肤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5.3讨论

附图

试验研究第六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山羊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6.1材料与方法

6.1.1试验动物

6.1.2主要试剂与仪器

6.1.3方法

6.2结果

6.2.1山羊胎儿皮肤发育过程中EGF和EGFR的表达特点

6.2.2 EGF和EGFR在皮肤发育过程中阳性产物灰度值分析

6.2.3 EGF和EGFR在皮肤发育过程中相关性分析

6.3讨论

附图

试验研究第七章山羊胎儿皮肤发育中β1整合素的表达研究

7.1材料与方法

7.1.1试验动物

7.1.2主要试剂与仪器

7.1.3方法

7.2结果

7.2.1 β1-integrin在山羊胎儿皮肤发育中的表达

7.2.2 β1-integrin在皮肤发育过程中阳性产物灰度值分析

7.3讨论

附图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为了解山羊皮肤组织发生发育规律及β1整合素、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意义,以探讨皮肤组织发生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以6~18周龄的山羊胎儿皮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学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方法详细研究了山羊皮肤组织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变化规律,并结合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山羊胎儿皮肤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在了解皮肤组织发生发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β1整合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 1.6~7周龄的山羊胎儿皮肤表面平整,出现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的表皮结构;8周龄时变为单层柱状上皮;9周龄时表皮增生为表层与生发层两层,表皮与间充质之间以基膜相连;10周龄时表皮分为表层、中间层和生发层三层,真皮层开始出现,与表皮分界明显,其中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局部还可见到基底层细胞围成的团状实心细胞群向间充质内突出形成的毛芽;11周龄,表皮继续增厚,深层细胞内出现少量张力原纤维,并发现朗格罕斯细胞,表皮内还可见到原始毛囊及其附近形成的实心细胞索即汗腺;12~13周龄,表皮细胞出现角化层、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分化,可见明显的汗腺,真皮乳头层形成,真皮内胶原纤维的合成明显增多;14~15周龄,表皮深层细胞内张力原纤维增多、变粗,并发现典型的桥粒结构,毛球上皮细胞索开始分化为外根鞘、内根鞘的原基和毛发的前体,在毛囊的两侧可见皮脂腺和竖毛肌,真皮内胶原纤维继续增多,深部可见较多汗腺分泌部的断面;16~17周龄,表皮层开始变薄,毛开始形成,并随着发育逐渐长出体表,真皮层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多,真皮层厚度加大;18周龄以后,皮肤及其衍生物结构继续发育,渐趋完善。 2.在胎儿发育第6周就出现EGF与EGFR.的较弱表达,以后随着胎龄的增加,EGF与EGFR的表达呈不断增高的趋势。从分布部位来看,在胎儿发育的11周前,EGF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胞浆内,EGFR则主要位于相应部位细胞的胞膜上;11~16周,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EGF和EGFR的表达量增高,分布也更广泛,从表皮的基底层、棘细胞层、真皮的毛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展到血管的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细胞和竖毛肌,EGF主要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质,EGFR则主要分布于这些细胞的膜上:17周至出生,随着表皮的明显变薄,EGF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继续增强。 3.胎儿发育的第8周,表皮呈现较弱的β1整合素(β1-integrin)阳性反应;9~10周,β1-integrin阳性产物主要出现于表皮深层细胞的胞质内;11~13周,β1-integrin的分布范围逐渐涉及到表皮的各层结构;14~16周,随着胚胎发育进程,β1-interin的分布范围扩大至毛囊隆突区、外根鞘和汗腺上皮细胞,表皮细胞的阳性反应逐渐减弱;17周后随着表皮的变薄,β1-interin在表皮的分布只限于基底层的局部,其它部位的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毛囊隆突区和外根鞘部的表达继续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