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6h】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评析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耕地保护

2.1.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2.1.3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

2.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原则

2.3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相关理论

2.3.1 主体功能区理论

2.3.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理论

2.3.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3.4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2.3.5 生态安全与耕地保护

第三章 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及经济补偿的提出

3.1 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3.1.1 耕地现状

3.1.2 耕地保护政策和制度安排

3.2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分

3.3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提出

4.1 总体思路

4.2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模型

4.2.1 人均耕地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测算

4.2.2 人均耕地盈亏量的测算

4.3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模型

4.3.1 耕地生态足迹需求模型

4.3.2 耕地生态承载力模型

4.3.3 人均耕地生态盈亏量的测算

4.4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模型

4.4.1 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权重确定

4.4.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模型

第五章 我国耕地保经济补偿分区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分区

5.1.1 耕地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

5.1.3 耕地总盈亏量

5.1.4 人均耕地盈亏量

5.2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分区

5.2.1 人均耕地生态需求量

5.2.2 人均耕地生态供给量

5.2.3 人均耕地生态盈亏量

5.3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结果分析

5.3.1 我国耕地保护综合得分结果

5.3.2 综合分区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动态变化分析

6.1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动态变化

6.1.1 持续处于耕地盈余区省份

6.1.2 较长期处于耕地平衡区省份

6.1.3 持续处于耕地赤字区省份

6.1.4 多变动分区省份

6.2.1 2001-2015年全国耕地三大区地理布局

6.2.2 耕地三大区布局变化特征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切实推进耕地资源的基础调查工作,落实好耕地确权政策

7.2.2 细化区域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细则》

7.2.3 完善耕地保护的内涵,将耕地生态安全纳人耕地保护评价及法律法规

7.2.4 加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宣传,增强对耕地功能的全面认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国民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来说,粮食虽可通过区域流通进行补给,但区域间公平及区域内统筹发展是每个省市及全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本质上说,粮食安全问题源于耕地问题,而耕地保护也是缓解甚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即,耕地保护是手段,保证粮食安全是目的。实际执行中,我国已相继出台并落实着一系列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虽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但现行政策仍有完善的可能。目前,将生态保护纳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研究甚少,更缺乏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的综合分区研究。
  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理论、推行政策和实践的前提下,基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视角,运用粮食安全法和生态安全法,借鉴粮食供需平衡模型和生态足迹改进模型,构建本研究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综合分区模型。采用国家和31个省市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分别计算粮食安全视角和生态安全视角下的人均盈亏量,确定二者的权重,加权得出全国2001-2015年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综合分区结果,据此分析耕地三大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耕地三大区的布局特征做出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借鉴粮食供需平衡模型和生态足迹改进模型,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模型,依据模型及相关数据测算出2001-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分区综合得分。(2)据粮食安全法结果,2001-2015年多数省份耕地的粮食生产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据生态安全法结果,2001-2015年各省份人均耕地生态盈亏量大小各异、正负波动,且有较多省份长期处于赤字状态。(3)据双重视角综合结果,属于耕地盈余区的省份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的省份数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耕地三大区各年所包含省份大多表现为相邻两级分区间的变动,较少出现跨级变动的情况。(4)2015年,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结果为盈余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8个省份,平衡区包括山西、安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和陕西8个省市,赤字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和青海15个省市。(5)通过对比粮食安全视角和双重视角下的分区结果,由于人均耕地生态盈亏量的影响,在粮食安全视角下属于盈余区或平衡区的省市在综合分区中出现向平衡区和赤字区变化的情况。(6)2001-2015年,耕地三大区总体分布范围和地理位置相对稳定,耕地盈余区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内陆地区,耕地平衡区从北至南较集中于中部地区,耕地赤字区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