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6h】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概念

1.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界定

1.3.1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

1.3.2 重点保护植物保护级别

1.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濒危机理

1.4.1 内在因素

1.4.2 外在因素

1.4.3 自然因素

1.5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概况

1.5.1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学研究

1.5.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1.6 研究区概况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方法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统计

2.1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1.1 秦岭山地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省级珍稀濒危植物

2.1.2 秦岭山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2.1.3 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种

2.2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组成及生活型

第三章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3.1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3.1.1 科的组成

3.1.2 属的组成

3.2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2.1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3.2.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3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特征

3.3.1 种类丰富,优势科、属明显

3.3.2 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3.3.3 区系起源古老,单种属及寡种属丰富

第四章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水平分布格局

4.1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市、州)级分布格局

4.2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县(市、区)级分布格局

4.3 水平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垂直分布格局

5.1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

5.2 物种丰富度单峰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制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规划,开展资源监测

6.2.2 建立现代化的离体保存基因库

6.2.4 加大宣传教育,减少人为因素的威胁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由于社会的逐渐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不断索取,对生态环境不断破坏,生物多样性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消失,大量物种处以已经灭绝或濒危的境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1987年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1991年的《中国植物红皮书》、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第二批)、《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陕西省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结合对数据的收集和标本的查阅,对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组成及特征、地理成分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其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为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78科201属337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兰科植物有49属128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3种,被子植物70科186属314种。根据其生活型,又分乔木85种,灌木27种,藤本26种,草本199种。
  (2)从科的分布特征说明了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既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从属的分布特征来看,温带地理成分占优势,表明了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
  (3)在水平分布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秦岭地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集中分布在河南的西部、陕西的中南部、甘肃的东南部的部分县(市、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的高值区均位于高海拔的山地,物种的这种水平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复杂的地形、气候和人为的活动影响有关。
  (4)在垂直分布上,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物种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条件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低、中海拔地区也与人为干扰有关。
  (5)根据秦岭山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和濒危原因,提出了保护及利用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