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6h】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1.2植物叶绿素合成研究进展

1.3小麦叶色突变基因的研究概况

1.4小麦基因定位策略进展

1.5立题依据与意义

1.6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鉴定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4讨论

第三章 突变体B2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3.1试验材料

3.2试验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特征特性

4.2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基因定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叶片光合作用是粮食作物生产中形成籽粒的基础;叶绿素(Chl)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物分子。通过吸收光并将光能传递到光合系统的反应中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B23的表型特征、细胞学结构、生理特性、遗传规律及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主要结果如下: 1.突变体B23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失绿表型,在苗期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期推进叶色稍有返绿,且抽穗期比野生型显著推迟。突变体B23的株高、穗长、旗叶长、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均显著下降,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变化不大。 2.叶绿体超微结构表现为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结构基本不变,但叶绿体形状由正常的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状。叶绿体内部内囊体片层结构在基质中排列顺序较为混乱。 3.不同时期突变体B23的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且主要为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叶绿素合成代谢途径中间产物Proto Ⅸ没有积累。净光合速率稍有下降,光合能力有所减弱。 4.遗传分析表明:B23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5.利用 BSA 法结合小麦 660K 芯片将突变基因定位在 7AL 染色体,距离AX-109381813和AX-110487260两个KASP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cM,0.3cM,与AX-94521236和AX-111685929两标记共分离,命名为cn-A1。在目标区段内初步预测了cn-A1的候选基因,功能注释为镁离子螯合酶基因。

著录项

  • 作者

    蒋宏宝;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学科 作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彦周;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 B23; 鉴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