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动因、格局及规制研究
【6h】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动因、格局及规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研究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研究理论基础

2.3 理论分析框架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3.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规模特征

3.2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来源地特征

3.3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管理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分析

4.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测算方法

4.2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跨商品比较分析

4.3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跨国别比较分析

4.4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5.1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识别

5.2 Three-way引力模型(Three-way Gravity Model)

5.3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说明

5.4 Three-way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分析

6.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的理论分析

6.2 改进的LA-AIDS模型

6.3 数据来源、处理及检验

6.4改进的LA-AIDS模型结果分析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福利效应评估

7.1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发展历程简述

7.2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福利效应评价理论模型

7.3模型参数估计

7.4关税等值和福利效应计算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口贸易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谷物进口市场。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肆盛行,贸易战等贸易摩擦升级导致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交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已与粮食安全密不可分,成为成功实现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探究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阐释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作用、揭示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评价现行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关税配额及国营贸易管理制度,对深化认识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发展规律、有效利用国际谷物市场资源、切实推动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管理贸易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归纳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经济计量分析等方法为研究工具,以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贸易发展特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贸易影响因素作用及阶段性变迁、贸易格局趋向以及贸易管理措施的福利效应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言,包括第一章。围绕中国谷物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谷物进口贸易变化特征、趋势,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系统梳理和评价国内外谷物进口贸易文献的基础上,说明深入研究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影响因素、格局趋向和核心管理政策,是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领域。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设计本文技术线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归纳和提炼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理论分析,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运用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界定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内涵、分类方法及典型特征;以中国谷物进口贸易为研究对象,将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规律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及管理贸易理论相结合,在运用理论解析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贸易发展特征→贸易动因(比较优势测算、影响因素识别)→贸易格局趋向(时序格局趋向、商品结构格局趋向、地理结构格局趋向)→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的研究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为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实证分析,涉及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四章,运用Dynamic NRCA Index模型和1992-2015年度中国主要进口谷物贸易总额数据,从商品、国别和稳定性视角对主要谷物进口品种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第五章,构建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框架,运用Three-way引力模型和1992-2015年宏观经济数据,就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发展过程中的贸易引力因素、贸易阻力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阶段性变迁进行分析。第六章,构建改进的Static LA-AIDs、Dynamic LA-AIDs模型并运用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月度高频数据,探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自主要进口来源国各谷物品种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以及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第七章,构建古诺市场均衡下的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关税等值模型,测算小麦、大米和玉米部门进口贸易管理政策的福利效应。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小麦进口贸易和大米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远高于玉米、高粱进口贸易和大麦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大米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远高于其它谷物产品;小麦进口贸易和大米的进口贸易可能呈现逐渐收缩趋势、而玉米、高粱和大麦的进口贸易可能呈现逐渐扩张趋势。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间小麦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与美国间玉米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差距正在逐步扩大;与东盟间大米进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差距正在逐步扩大。中国谷物及主要谷物品种的稳定性较弱。 (2)主要进口来源国和中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汇率是影响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重要贸易引力变量。主要进口来源国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对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影响强度在1992-2000年间达到峰值;对中国小麦和大米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随时间变化逐渐衰退;对玉米、大麦和高粱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强。地理距离、是否存在共同边界、进口来源国物流效率、APEC、WTO、“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以及FTA是影响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重要贸易阻力变量。通过对1992-2001年、2002-2008年、2009-2016年间Three-way引力模型回归结果的阶段性比较分析,发现随着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涌现,APEC和WTO等传统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对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的影响强度逐渐衰减,2009年后进口来源国的物流效率、“一带一路”开放战略(B&R)以及自由贸易区(FTA)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成为影响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变量。 (3)短期内小麦和大米等口粮进口贸易规模将保持平稳,但长期进口贸易规模可能收缩,且占谷物总体市场份额比重可能进一步下降;玉米、大麦以及高粱等饲料用粮进口贸易规模短期内将进一步快速攀升,但长期将呈现趋稳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推动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地理结构转型,小麦进口市场地理分布重心可能将由加拿大和美国转向澳大利亚,大米进口市场地理分布维持不变,玉米进口市场地理分布重心可能出现美国、东盟、俄罗斯地区三大中心;大麦进口市场地理分布重心可能将从加拿大转移至欧盟地区。 (4)中国主要谷物部门存在的关税配额(TRQs)和国营贸易(STEs)管理政策的确产生贸易扭曲,且由于与行政式配额分配模式相结合,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局部分割和进口贸易的部分垄断,加剧贸易扭曲程度。当STEs追求不同经营目标且不同的TRQs分配额度导致三个谷物部门的关税等值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福利扭曲不同:当STEs追求生产者剩余时,小麦部门最高、玉米部门居中、大米部门最低。当STEs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三个谷物部门的关税等值最小,且生产者剩余损失、消费者剩余增加。当STEs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时,三个谷物部门的关税等值均为负值,且生产者剩余损失、消费者剩余增加。 以上述分析结论为基础,本文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提出与周边主要出口国签署谷物进口长期协议、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谷物进口贸易运输体系;提升主要谷物品种的生产效率、合理保护劣势谷物产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间谷物贸易便利化和粮食安全合作;深化谷物进口国营贸易企业市场化改革、降低贸易管制产生福利扭曲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苏珊珊;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学科 农业经济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霍学喜;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谷物; 进口贸易; 动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