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日照市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日照市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研究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日照市民俗体育的历史溯源及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3.1日照市民俗体育的历史溯源

3.2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俗体育传承的价值

4日照市民俗体育项目的生存现状

4.1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4.2市场经济的影响巨大

4.3无活动经费、场地器材匮乏

4.4对传承人的重视度不够

4.5社会娱乐多元化影响

4.6无展示交流平台

5影响日照市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因素

5.1“传”无可传,乏人缺物

5.2有“传”无承,缺乏创新型传承人

5.3“承”而不广,群众基础日渐稀疏

6日照市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

6.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扶持,并引入监管机制

6.2设立非物质文化培训中心,对传承人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

6.3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组织机构,建立民俗体育文化村镇

6.4依托旅游资源,挖掘民俗体育休闲价值,尝试商业运作

6.5活用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手段,使民俗体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

6.6加强民俗体育与高校间的联系和互动

7研究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掀起了一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的热潮,然而同这股热潮并不相衬的是,传统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度并不是很高。本文立足于日照市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在掌握大量素材、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鉴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将其纳入到非物质文化视野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日照市民俗体育历史溯源、保护传承的价值以及生存现状,探讨影响其保护传承的因素,突破传统思想束缚,提出创新思路,寻找新形势下适合日照市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外国内研究现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的休闲体育项目正逐步侵蚀着我国传统民俗体育生存的空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俗体育项目的扶持,各地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保护、传承和挖掘,但总是出现申报热、开发热,保护冷、投入冷的尴尬现象。通过对日照市一些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剖析,认知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其当前的生存现状,进而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间民俗体育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寻找其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完善日照市民俗体育的传承谱系和理论体系。为民俗体育项目的弘扬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并探寻民俗体育的商业价值,适度开发创造经济效益;论证其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可行性,加快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的速度和传播范围的扩大。
  本文第二部分为资料的整理分析部分。主要通过对日照市民俗体育的历史溯源及保护与传承的价值、生存现状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影响日照市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因素,并提出以下六点创新思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扶持,并引入监管机制;设立非物质文化培训中心,对传承人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组织机构,建立民俗体育文化村镇;依托旅游资源,挖掘民俗体育休闲价值,尝试商业运作;活用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手段,使民俗体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加强民俗体育与高校间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类民俗体育的起源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在民俗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民俗体育着内涵丰富的价值,在全民健身、商业领域民俗体育也有极其现实的社会价值;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受其影响民俗体育生存现状堪忧。建议:在民俗体育保护传承过程中,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健全组织机构;创新传承手段,拓宽传承平台;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丰富文化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