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喜树中喜树碱积累规律及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6h】

喜树中喜树碱积累规律及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表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及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第一章前言

1喜树活性成分的研究

1.1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分离发现

1.2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喜树体内的分布

1.3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1.4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与药物开发

1.5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应用

2喜树组织培养的研究

2.1固体培养

2.2悬浮培养

3喜树其他方面的研究

3.1喜树的形态结构

3.2喜树人工栽培的研究

第二章喜树愈伤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愈伤组织的诱导

2.2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2.3喜树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

第三章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提取测定

1.3喜树果实的结构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产地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变化

2.2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区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变化

2.3当年喜树果实与放置一年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变化

2.4果皮及种子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变化

2.5喜树果实的结构

第四章喜树幼枝的喜树碱积累及其组织内定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光学显微镜观察

1.3不同发育时期茎、叶的结构特征与喜树碱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4荧光显微镜观察

1.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1.6喜树碱的提取和含量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茎初生结构的形成

2.2叶的发育

2.3分泌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变化

2.4分泌道的密度与喜树碱含量的关系

2.5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喜树为材料,就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对其进行了喜树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比较分析了我国十三个省区喜树果实中喜树碱(CPT)和10-羟基喜树碱(HCPT)含量变化规律;研究了喜树幼枝发育过程中各组织结构变化特别是分泌结构的变化,确定CPT在营养器官中的积累部位和分布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1.选取喜树各部分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以芽、幼叶、幼茎为佳,尤以幼茎最佳。选取了BDS,MS两种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发现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其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BDS基本培养基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将NAA、2,4-D、6-BA、KT等生长调节物质分别附加在BDS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单因子实验,愈伤组织白色、干燥、致密。选取NAA、2,4-D、6-BA、KT等4种生长调节物质以不同组合及浓度配比附加在BDS基本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激素组合比单激素更能有效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BDS+2,4-D1.0mg/L+KT0.6mg/L,BDS+2,4-D1.5mg/L+KT0.6mg/L,BDS+2,4-D2.0mg/L+KT0.6mg/L的组合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湿润、疏松,呈淡黄色。不同组合因子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效应结果表明,BDS+2,4-D0.5mg/L+KT0.6mg/L是最佳的继代配方,其次为BDS+BA2.0mg/L+NAA0.2mg/L,BDS+NAA3.0mg/L+KT0.6mg/L,愈伤组织湿润、疏松,长势良好。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采自于我国十三个省区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发现福建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含量最高,贵州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含量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四川的喜树果实中10-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贵州的喜树果实中10-羟基喜树碱含量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分析同一省份(浙江)不同地区(杭州、金华、磐安)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发现,三者含量差异不显著。比较分析新鲜喜树果实与放置一年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一些产地的含量有差异,一些没有差异。分析喜树果实(果皮和种子)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发现喜树碱主要存在于喜树种子中,而10-羟基喜树碱在喜树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相当。 3.对喜树幼枝发育过程中各组织结构变化的观察和喜树碱含量的分析,以及荧光显微技术对喜树碱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幼茎和幼叶表面的单细胞腺毛和幼茎及幼叶内部由1-2层细胞包围而成的分泌道是喜树碱的主要积累部位,且随着茎和叶的逐渐发育成熟,分泌道的密度也逐渐降低,最后完全消失。通过对幼茎中各节间横切面分泌道密度的统计和喜树碱含量的分析,发现分泌道密度与喜树碱含量呈正相关,分泌道的密度越大,喜树碱的含量越高,两者成线性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