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6h】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及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绪论

一、储层研究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

四、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一章区域地质

一、研究区基本概况

二、地层系统

第二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第一节沉积物特征

一、岩石类型

二、沉积结构

三、沉积构造

第二节沉积相分析

一、三角洲平原

二、三角洲前缘

三、前三角洲

第三章储层特征

第一节岩石学特征

一、储层岩石成分特征

二、储层结构特征

第二节孔隙类型

一、原生孔隙

二、溶蚀孔隙

三、晶间孔隙

四、次生孔隙

第三节孔喉特征

第四节物性特征

一、山西组孔渗特征

二、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

三、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

四、含水饱和度等其它参数变化

第四章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第一节沉积作用

一、沉积环境与相带对储层的影响

二、岩石粒度对储层的影响

三、非均质性对储层的影响

四、宏观孔隙结构特征

附表

第二节成岩作用及其影响

一、压实作用

二、胶结作用

三、压溶作用

四、溶蚀作用

五、自生粘土矿物的充填作用

第三节成岩作用阶段

一、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标志

二、山西组成岩作用阶段

第五章储层综合评价

一、山23段

二、山22段

三、山21段

四、山1段

附图

主要结论与认识

附表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30余口井的常规薄片鉴定、物性、压汞、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等多项室内测试分析手段,结合测井、野外岩心描述、录井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岩石学、地球物理测井等学科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砂体空间展布规律、控制储层好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预测了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分布规律。 研究区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的特点。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区的成岩期次为晚成岩B期。 山西组储层主要发育4类孔隙类型,即原生孔隙(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溶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晶间孔隙(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晶间孔)和次生孔隙,其中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储集空间。 山西组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介于12.18~0.07%,平均5.26%,渗透率介于1605~0.0016×10-3μm2,平均6.65×10-3μm2。孔渗关系表明,渗透率具有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孔隙度区间表现有所不同。渗透率随孔隙度变化的不同趋势,反映了影响岩石储层孔渗的因素是不同的。 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来看,其中相对高孔高渗区与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区域一致。 山西组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研究区最有利储层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其砂体厚度大,物性好,砂岩的分选性比较好,以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很大的影响,压实作用是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胶结物的沉淀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溶蚀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综合考虑物性、储集砂体规模与分布、含气性和与生烃中心的关系等因素,将储层分为Ⅰ1、Ⅰ2、Ⅱ1、Ⅱ2、Ⅲ五类,这五类储层在山西组的各个岩性段均有发育,其中Ⅰ1类在山23岩性段最为发育,Ⅲ类储层在山1岩性段最为发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