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未来行政区划体制的初步设想
【6h】

中国未来行政区划体制的初步设想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行政区划的概念与特征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1.3.1国外关于行政区划的相关理论

1.3.2近年来国内关于行政区划体制的理论研究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2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行政区划体制现状及改革

2.1英国型行政区划体制

2.2法国型行政区划体制

2.3瑞士型行政区划体制

2.3.1瑞士的地方行政建制

2.3.2地方行政单位

2.4上述不同行政区划体制及改革方向对我国的启示

2.4.1上述不同行政区划体制的共同特点

2.4.2上述不同行政区划的改革方向

3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

3.1建国初期的大区—省—(专区)—县—(县辖区)—乡 四实二虚六级制

3.2 1954年至文革前的省—(专区)—县—乡(人民公社)三实一虚四级制

3.3文革期间的省—地区—县—人民公社 实四级制

3.4改革开放时期的省—市、州(地区)—县—乡(镇)为主的实四级和三实一虚四级制并存

4目前我国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省管县”体制的现实困难

4.1我国行政区划现状

4.2我国行政区划存在主要问题

4.2.1省级规模过大

4.2.2少数省城的位置太偏

4.2.3行政区划层级过多

4.2.4行政区划管理幅度混乱

4.2.5盲目的改市改镇

4.2.6行政区划名称、体系混乱

4.2.7现有行政区划的“诸侯经济”造成资源浪费,阻碍大经济圈、区域经济的发展

4.2.8对大都市的发展和特殊地位重视不够

4.3“省管县”体制的现实困难

5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探究

5.1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

5.1.1调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必要性

5.1.2调整省级行政区划的必要性

5.1.3撤销市管县体制的必要性

5.2我国现行政政区划改革的改革方向

5.2.1划小省区、增设一级行政区划

5.2.2减少区划层级、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5.2.3规范行政区划名称

5.2.4撤并乡镇村

5.3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

5.4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制约因素

6我国未来行政区划体制的初步设想

6.1未来行政区划体制总体设想

6.1.1本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方案

6.2本文行政区划调整的核心思想

6.3各级政府职能分配

6.3.1各级政府职能划分

6.3.2本方案中的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权力的重新分配

6.4各级政府之间关系

6.5国有资产划分和财政分配

6.5.1国有资产划分

6.5.2财政收入分配

6.5.3财政支出分配

6.6公务员制度及机构划分和设置

6.6.1公务员制度

6.6.2各级政府的机构划分和设置

6.7区域联合会的设想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本文设想的未来行政区化体制结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基本是沿袭元朝的行省制而来,它产生于农业社会中,适应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情况下,管理简单雷同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当今社会是一个由全球化和信息化构成的网络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需要的组织结构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网络型组织,行政区划的设置理应与这种大环境相适应。以往建立在信息沟通渠道少,信息传递慢的基础之上的官僚层级制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这种社会环境。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我们的思路也应跳出传统的理念,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构想行政区划。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行政区划体制及改革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情况、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方向。在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行政区划的诸多理论和观点,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首先,将对地方的各种监督权力在中央和省之间划分,各自负责一部分,将其余涉及地方事务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各个市、县。因此,在中央、省和市、县三级政府中,省级政府的职能设置、机构设置就不需完全与中央和市、县一一对应。中央、省和市、县三级政府的权力分配及职能机构设置应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7个直辖市:西安、武汉、南京、深圳、青岛、大连和沈阳,将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增加为4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台湾省在内)。今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发展需要,省级行政单位数量仍然可以继续调整,但应保持在在40个-50个之间。同时,取消“市管县”,使市和县在法律、行政上地位平等。 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以保证本文方案的顺利实施;如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重新分配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支出,设立区域联合会等。 最后,强调行政区划改革必须是在“先试点,后推广”、“先易后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