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岸乡士小说的世俗精神范本——汪曾祺与萧丽红创作比较论
【6h】

两岸乡士小说的世俗精神范本——汪曾祺与萧丽红创作比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中国文学世俗精神综论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世俗性传统

第二节中国文学世俗性传统溯源

第三节当代两岸乡土小说的世俗精神传承

第二章世俗体验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以人本的立场观照传统

第二节世俗精神的生活认同

一、和谐与隐忍的心灵境界

二、水性的世俗精神

第三节诗意的民俗风情描摹

第三章地域乡土的诗性书写

第一节散文化的文体结构

第二节“成长型”叙事视角

第三节诗化的世俗语言

第四章创作根源追溯

第一节平和、冲淡的心灵境界

第二节乡土论争中的海港女儿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大陆与台湾的文学创作同宗同源,尽管由于社会体制与政治上的原因,两岸的乡土文学走上了不尽相同的道路,但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总体格局来看,两岸的文学创作依然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的。中国的传统哲学带有内在的“此岸”隋结,所以对世俗生活一直持认同与肯定的态度,这使得中国的作家们对“世俗”一直抱有非常亲切的态度,这一点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陆老作家汪曾祺与台湾作家萧丽红始终关注于世俗生活,力求从世俗中提炼出中国文化的光明面并着力追求和弘扬。这一点正是汪曾祺与萧丽红创作的独特之处与价值所在。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文学的世俗精神传统及两岸乡土小说创作对这一传统的传承。第二章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两位作家对世俗体验的书写。汪曾祺与萧丽红均坚持以人本的立场来考察传统,进而挖掘出了世俗人性中的亮点,特别是和谐与隐忍的心灵境界和“水性”的世俗精神。第三章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比较汪曾祺与萧丽红的作品。本章从文体结构、视角、语言等方面分析两位作家对于地域乡土的书写,并讨论了二人创作的共通之处。第四章进入创作主体分析,指出尽管汪曾祺与萧丽红在年龄、经历、个人气质等方面迥然不同,却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相同的背景下进行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曾祺能始终保持着平和、冲淡的心灵境界,专注于对世俗人生的描绘,而萧丽红则在激烈的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后找到了她所向往的创作方向,从而独出于闺秀文学之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