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
【6h】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战国时期学术中心形成概况

一、西河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稷下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其特点

三、兰陵学术中心及其特点

四、其他学术中心的及其特点

第二章学术中心形成的条件

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二、文化传统

三、学术倡导人

四、物质保障

五、私学的繁荣

六、士阶层的兴起

七、人才流动的结果

八、国家政策、实力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学术中心形成的意义

一、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二、促进了国家政治的发展

第四章学术的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战国时期,学术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典型的学术中心,分别是战国早期魏国西河学术中心、中期齐国稷下学术中心、晚期楚国兰陵学术中心,另外还有些区域性的学术中心,如鲁国曲阜学术中心、楚国兰台学术中心、燕国学术中心、秦国咸阳学术中心等。 战国时期三大学术中心形成、发展的次序,大致呈现早期西河学术中心-中期稷下学术中心-晚期兰陵学术中心的方向性转移,最后战国时期学术随着秦王朝统一而统一于咸阳。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点:西河学术中心将儒法充分结合;稷下学术中心融合百家,调和儒道名法;兰陵学术中心提倡礼法并重,学杂帝王之术,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这些学术特点的变化大致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术发展的历程,同时三大学术中心也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代表人物,如西河的子夏等、稷下的稷下先生等、兰陵的荀子等。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的发展,加快了战国时期学术融合的步伐,抒写了战国时期学术的华丽篇章,对汉代学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战国时期楚地大量简牍帛书的发现,如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简等,出土了大量儒家类的书籍,而在楚国本土尤其是南楚犹以道家文化为盛,儒家类简牍的出土体现了战国时期学术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发展过程,这些发现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战国时期学术发展史的认识。 最后战国时期学术随着秦国的政治统一而统一,百家争鸣就此结束。秦王朝的文化专制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