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铅锌冶炼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6h】

铅锌冶炼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的内容

1.3.2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2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1国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1.1国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2.1.2国外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2.1.3小结

2.2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2.1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2.2.2国内循环经济实践

2.2.3小结

3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3.1循环经济的由来

3.2循环经济概念

3.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3.4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3.4.1循环经济与生命周期

3.4.2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3.4.3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

3.4.4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4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4.1铅锌产品需求和消费

4.1.1铅锌在工业体系的地位

4.1.2铅锌产品需求和消费

4.2铅锌生产工艺

4.2.1铅生产工艺

4.2.2锌生产工艺

4.3铅锌冶炼行业发展概况

4.3.1铅冶炼行业发展概况

4.3.2锌冶炼行业发展概况

4.4铅锌冶炼行业存在的问题

4.4.1铅锌后备资源不足

4.4.2能源消耗高

4.4.3环境污染严重

4.4.4能源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

4.5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

4.5.1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潜力大

4.5.2技术装备提升潜力大

4.5.3资源回收利用潜力大

4.6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4.6.1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需要

4.6.2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需要

4.6.3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5铅锌冶炼行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5.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5.2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5.2.1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

5.2.2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

5.2.3产业链模式分析

5.3铅锌冶炼行业循环经济网络

5.3.1纵向产业链

5.3.2横向产业链

6实例分析

6.1企业概况

6.2清洁生产措施

6.2.1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6.2.2过程控制

6.3资源回收利用

6.3.1焦化厂

6.3.2铅锌冶炼厂

6.4企业能流、物流分析

6.4.1煤气

6.4.2铅锌冶炼原料

6.4.4热能

6.5水资源分析

6.5.1焦化厂水平衡

6.5.2铅锌冶炼厂水平衡

6.6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7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6.8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6.8.1产业链构建

6.8.2产业链结构分析

6.8.3经济效益分析

6.8.4环境效益分析

6.9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

6.10小结

7结论及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7.1主要结论

7.2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铅锌行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铅锌冶炼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发展正在面临铅锌矿产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综合利用低等因素的制约;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从行业层面,针对铅锌冶炼行业的特点,构建了铅锌冶炼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以陕西某铅锌冶炼企业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 (1)铅锌冶炼行业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面临后备资源不足、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发展压力,铅锌冶炼生产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构建了铅锌冶炼“清洁生产+产业链共生”的循环经济模式,提出了从原料供应、余热利用、金属回收、硫回收制酸、污水再生、产品延伸、铅锌废料回用七个层次延伸铅锌冶炼产业链,实现物质、能量集成的闭环循环经济系统。 (3)构建以铅锌冶炼为核心,通过横向共生、纵向闭合、系统耦合的方式,辐射焦化、电力、化工、建材、采矿、铅锌深加工、再生铅锌等行业的产业链网络。 (4)我国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和开发降低能耗、回收有价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的新技术,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5)以某铅锌冶炼企业为例,根据循环经济原理,提出延伸现有产业链、补建新产业链,形成“铅锌冶炼-焦化-发电”共生系统,焦化厂“荒煤气-化产”和铅锌冶炼厂“烟气-硫酸”、“废渣-贵金属”和“污水再生利用-零排放”等产业链。 (6)研究实例说明,铅锌冶炼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可减少废渣、粉尘排放量45304吨,节约水资源40000吨,回收余热13554吨(折标煤),减少S02排放92216吨;可获得经济效益39279万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