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6h】

延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概况

1.2.2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2.3.1数据来源

2.3.2研究思路

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及主要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自然条件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历史沿革

3.2.2自然资源

3.2.3人文资源

3.2.4人口概况与民族构成

3.2.5科教文化

3.3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3.11996年土地利用状况

3.3.2 2000年土地利用状况

3.3.3 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

3.3.4 2007年土地利用状况

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与特征分析

4.1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4.1.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1.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

4.1.3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的区域差异

4.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4.2.1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

4.2.2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第五章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5.1指标的选取

5.2社会经济指标主成分分析

5.3驱动力机制分析

5.3.1经济因素

5.3.2政策因素

5.3.3社会因素

第六章对策及建议

6.1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土地利用结构不完全合理

6.1.2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6.1.3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小,承载能力差

6.1.4经济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6.1.5土地利用观念落后,规划管理缺乏人才

6.2对策及建议

6.2.1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6.2.2控制人口规模,坚持生态环境建设

6.2.3调整三次产业关系,优化产业结构

6.2.4增加专业人才引入,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科学合理实施规划

6.2.5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当前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也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切入点与立足点。本文从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入手,选择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自1996年以来延安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状态、结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并深入分析了延安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活动、政策响应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6年以来延安市在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的驱动下土地利用的变化机制,为预测延安市近期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协调延安市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论文最终依据对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结论,指出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论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延安市自1996年以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四类土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园地与牧草地。在研究时段中,耕地呈现快速、大幅减少的态势,牧草地则呈现出缓慢小幅减少的态势,林地与园地都出现增加的态势。 (2)延安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段中所呈现的时间变化特点是:1996年到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明显。 (3)延安市各个区(县)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差异性,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明显的是吴旗县、子长县、延川县、安塞县、延长县、志丹县和洛川县。 (4)延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到政策及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论文详细阐述了经济,政策,社会三方面因素的驱动机制。 (5)1996年以来延安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完全合理,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论文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