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研究
【6h】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内容

1.2.3框架结构

1.3研究方法

1.4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经济发展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1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2.2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国外研究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

2.2.2国内关于经济发展的述评

第三章陕西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因素分析

3.1陕西经济发展的基础背景

3.1.1发展速度快,增长总量多

3.1.2投资调控力度加大,薄弱环节的投资进一步加强

3.1.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3.1.4六大特色产业得到重大发展

3.1.5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3.1.6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2陕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陕西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

3.2.2陕西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3.2.3陕西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3.2.4陕西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

3.3陕西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3.3.1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增长方式粗放

3.3.2投资比重大,经济增长缺乏效率

3.3.3“瓶颈”约束严重

3.3.4发展与资源错位

3.3.5体制关系复杂

第四章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4.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种成功模式

4.2三种成功模式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4.3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4.3.1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

4.3.2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第五章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5.1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5.2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方式转变

5.3从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

5.4从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主导型转变

5.5从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方式转变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指导思想和宗旨,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发展方式。陕西属于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尤其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较快速度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本文旨在探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陕西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对温州、苏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析得出陕西经济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而说明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思路和实现转变的对策建议。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末经历了2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均衡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推行了非均衡发展模式,涌现出了温州、苏南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成功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陕西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归纳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陕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为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文章的最终结论是陕西应由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资源消耗型、倾斜型、投资拉动型、技术引进型的传统模式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均衡型、居民消费主导型和技术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消除瓶颈制约,突破体制障碍,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走均衡性发展道路;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和资源节约转变。

著录项

  • 作者

    张宝平;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政治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俊华;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127.41;
  •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