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贺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
【6h】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贺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研究思路

1.4完成工作量

1.5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

2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构造特征

2.2延长组地层及沉积特征

3小层划分与沉积微相分析

3.1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3.1.1精细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3.1.2地层划分、对比

3.1.3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3.2沉积相研究

3.2.1沉积相划分依据

3.2.2研究区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3.2.3骨架砂体剖面结构

4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4.1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

4.1.1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4.1.2填隙物和胶结物特征

4.1.3孔隙类型

4.1.4孔隙结构特征

4.1.5储层物性特征

4.2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4.2.1粒度韵律与渗透率韵律性

4.2.2砂体形态及渗透率各向异性

4.2.3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4.2.4层内夹层

4.3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4.3.1砂体发育程度及特点

4.3.2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

4.3.3层间隔层分布特征

4.4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4.4.1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4.4.2平面砂体形态及面积

4.4.3平面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

4.5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4.5.1沉积因素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

4.5.2成岩作用可以改变储层的储集性能

5油藏地质特征

5.1研究区油气分布特征

5.1.1油气纵向分布特征

5.1.2油气横向分布特征

5.2油藏类型及特征

5.3影响油气富集规律因素分析

5.3.1运移通道、距离控制油藏规模

5.3.2沉积微相控制油气聚集

5.3.3局部构造有一定控制作用

5.3.4致密岩层上倾遮挡

5.4油藏综合评价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安塞贺庄油区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开发阶段,其主要产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研究清楚油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和油藏地质特征为油田科学地注水开发及开发层位的宏观调整有重要意义。以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藏开发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区内800余口开发井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标志、测井相标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粒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对贺庄油区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储层基本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油藏特征研究。 研究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长6油层组砂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细砂岩;胶结物主要有自生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自生石英;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间孔(浊沸石溶孔)、溶蚀粒内孔隙及残余粒间孔,其中浊沸石溶孔是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压汞试验结果表明储层排驱压力中等,中值压力偏大,中值半径偏小,储集岩岩性致密,孔隙连通性偏低,属中孔微小喉道型;储层的层内、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部位砂体非均质程度较弱;河道边部和河口砂坝非均质程度较强;储层的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并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 研究区油气分布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均存在极度的不均衡性,自下而上油气富集区域有逐渐向北、向东迁移的趋势;油气的分布除受岩性、运移距离及局部构造的控制外,主要受控于骨架储层砂体的沉积微相;含油砂体的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坝组合;采用“权重法”对研究区油藏的综合评价表明,长62-2小层油藏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储层含油性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