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6h】

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综述

1.2.1循环经济起源与概念

1.2.2国外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

1.2.3国内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

1.2.4小结

1.3相关理论基础

1.3.1循环经济理论

1.3.2清洁生产理论

1.3.3生态经济理论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技术路线

第二章陕南县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2.1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1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2.1.2实现陕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2优势条件分析

2.2.1区位优势

2.2.2资源优势

2.2.3社会经济基础

2.2.4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2.3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2.3.1工业基础薄弱

2.3.2生态环境制约

2.3.3交通条件制约

2.3.4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2.4小结

第三章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目标

3.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2.1构建原则

3.2.2构建思路

3.2.3主要指标释义

3.3循环经济评价模型与方法

3.3.1主成分分析法

3.3.2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模式

4.1总体发展框架

4.2资源循环型工业发展基本模式

4.2.1构建思路

4.2.2发展模式

4.3生态型农业发展基本模式

4.3.1构建思路

4.3.2构建模式

4.4生态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4.4.1构建思路

4.4.2构建模式

4.5静脉产业发展基本模式

4.5.1构建思路

4.5.2构建模式

4.6小结

第五章实证研究——以陕南西乡县为例

5.1研究区概况

5.1.1基本情况

5.1.2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5.2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5.2.1原始数据的收集

5.2.2综合评价

5.3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1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框架

5.3.2工业循坏经济发展模式

5.3.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4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5静脉产业发展模式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2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西乡县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致谢

展开▼

摘要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趋势和潮流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战略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陕南这样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理论,针对陕南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分析了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及限制因素,构建了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整体框架和基本模式。最后以西乡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
   (1)从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出发,论述了陕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明确了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一是区位优越;二是矿产、生物、水电、旅游资源丰富;三是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但同时又受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交通条件较差、资金缺乏、人才技术短缺等因素的制约。
   (2)建立了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由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3大系统、9个要素、26个指标构成;评价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以评价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根据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理论,针对陕南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了陕南县域产业互动式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并建立了循环型产业体系发展基本模式。循环型产业体系包括资源循环型工业、生态型农业、生态旅游业和静脉产业,通过资源和能源方面的互补关系建立四大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构成县域宏观经济整体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采用建立的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2009年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5)运用本文建立的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模式,提出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具体模式。在工业领域建立了“矿产—化工—建材—能源”产业链,在农业领域建立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猪养殖—沼气—茶叶种植”产业链,提出旅游业与农业、工业、静脉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工业与静脉产业结合、社会生活领域及消费领域与静脉产业结合的发展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