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目光的交汇——沈从文萧红乡土世界的构成
【6h】

目光的交汇——沈从文萧红乡土世界的构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中国乡土社会与现代乡土文学

1.1中国乡土社会的构成和发展方向

1.1.1乡村社会的性质和构成

1.1.2乡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走向

1.2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

1.2.1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生和作家心态

1.2.2中国乡土文学的理论和创作

第二章沈从文、萧红乡土世界的构成

2.1沈从文乡土世界的构成

2.1.1乡绅—乡民

2.1.2妓女—水手

2.1.3动物—人

2.1.4代际关系

2.1.5湘西世界的乡村闲话

2.1.6国家政权与湘西传统文明

2.2萧红乡土世界的构成

2.2.1地主—农民

2.2.2男人—女人

2.2.3动物—人

2.2.4代际关系

2.2.5呼兰河乡村闲话

第三章沈从文、萧红乡土世界构成异同探源

3.1自然环境和文化立场

3.1.1湘西的自然人文环境

3.1.2北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2作家个性和文学

3.2.1叛逆

3.2.2倔强与顽强

3.2.3热心

3.3文学观念、审美取向

3.3.1萧红的文学观和审美取向

3.3.2沈从文的文学观和审美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现代中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并存、冲突和较量。在此背景下生发的现代文学也走上了寻求中国文化出路的漫漫长途。本论文以沈从文和萧红乡土文学的比较为基点,分析二人构筑的截然不同的乡土世界,并探寻造成不同的原因,指出二者诸多迥异背后,有一种内在精神的相似性,即沈从文和萧红面对乡土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冲突时所表现出的寻求出路的思考和努力。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首先从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构成和发展方向来梳理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理论,努力探寻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描述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批判类和抒情类两支的创作和发展,发现沈从文和萧红的乡土文学在批判和抒情特性上的交流。第二章分别阐述沈从文和萧红的乡土世界的构成,前者展示田园美丽和田园衰败的并存,重点探究乡土世界在现代政治侵入下的变化;后者展示萧红笔下乡土世界的冷漠,以及乡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人间的一些温情;第三章探究沈从文、萧红乡土世界构成异同的原因。一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对比湘西的优美和呼兰河北中国环境的恶劣,同时又从地域文化角度指出湘西汉、苗、土家、楚巫文化和呼兰河北中国关外文化均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从作家个性、性情的角度分析其文学世界异同的原因。认为沈从文与萧红的个性在叛逆、倔强、顽强和热心等方面有异同之处;三是从文学观念和审美取向角度分析二者的异同。认为沈从文借文学重塑国民性的文学观念与萧红左翼的文学观念不同,但二者思想启蒙的文学观相似;分析沈从文距离审美、和平静穆、调和矛盾的审美取向与萧红介入审美、冲突美学的审美取向的差异。
   纵观沈从文和萧红的乡土文学文本,批判和抒情构成二人文乡土文学的双重意蕴,这代表着现代中国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两种文化思潮的交汇,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建设与寻求出路的两种思路的努力和靠拢,对当下的乡村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情感的、思想的、文化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