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6h】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1.2.2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实验分析工作量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第三章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

3.1 沉积微相划分标志

3.1.1 岩石相标志

3.1.2 粒度分析

3.1.3 测井相标志

3.1.4 单井相标志

3.2 沉积微相划分结果

3.3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4.1 层内非均质性

4.1.1 层理构造及其韵律性

4.1.2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4.1.3 劳伦兹曲线法

4.1.4 层内夹层特征

4.2 层间非均质性

4.2.1 砂体垂向分布状况

4.2.2 层间隔夹层分布规律

4.3 平面非均质性

4.3.1 砂体的几何形态

4.3.2 砂体的横向连续性

4.3.3 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分布

第五章 微观非均质性

5.1 岩石学特征

5.1.1 岩石碎屑成分特征

5.1.2 填隙物成分特征

5.1.3 碎屑结构特征

5.1.4 孔隙结构及类型

5.2 高压压汞

5.2.1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5.2.2 分形理论与高压压汞

5.3 恒速压汞

5.3.1 实验简介

5.3.2 微观孔喉的非均质性

5.4 油水相渗

5.4.1 油水相渗曲线分类特征

5.4.2 油水相渗参数特征

5.5 微观水驱油实验

5.5.1 实验条件

5.5.2 实验步骤

5.5.3 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的关系

5.5.4 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简析

6.1 沉积环境的影响

6.1.1 沉积相以及物源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

6.1.2 沉积微相影响了储层物性参数的非均质程度

6.1.3 沉积环境影响了微构造的非均质性

6.1.4 沉积构造及韵律性控制了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6.2 成岩作用的影响

6.2.1 成岩作用研究

6.2.2 成岩作用对非均质性的影响

6.3 注水开发的影响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经过十余年的开采,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水淹程度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且难以预测,对下一步的开发提出了难题。本文在对研究区小层精细划分,沉积微相划分,局部构造特征辨别的基础上,开展对研究区非均质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油水相渗以及真实砂岩水驱油实验等实验手段,对非均质性进行表征,并简析了研究区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得以下结论认识:
  1、研究区延10储层属于从下到上由辫状河亚相向曲流河亚相过渡的河流相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在平面上连续性较好,纵向上互相叠加,整体构造较为平缓,局部发育微构造。
  2、研究区延10储层宏观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沉积微相分布控制;各小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弱,但从上到下依次变强;层间非均质性较弱。
  3、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有粒间孔、溶孔以及晶间孔,孔隙组合类型有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以及粒间孔-晶间孔型,其微观非均质性依次增强。通过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研究区微观非均质性整体较弱,其中微观孔隙非均质性较弱,而微观喉道的非均质性较强。
  4、不同孔隙结构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有孔渗参数、非均质程度、水驱倍数、驱替压力以及润湿性,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孔隙结构的非均质程度。
  5、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展布,影响了储层平面上以及层内的非均质性,产生了微构造;成岩作用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由于注水开发导致储层内水洗程度不同,从而导致非均质性的加剧。

著录项

  • 作者

    桑宇;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卫,李红;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石油储层; 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