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油污水中垢在微生物表面沉积过程研究
【6h】

采油污水中垢在微生物表面沉积过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采油污水处理技术

1.2.1 回注处理技术

1.2.2 常用回注处理工艺

1.3 采油污水结垢

1.3.1 结垢研究现状

1.3.2 垢结晶动力学

1.3.3 阻垢、防垢措施

1.4 壳聚糖改性膨润土

1.4.1 酸活化

1.4.2 焙烧活化

1.4.3 微波活化

1.5 石油烃降解菌

1.5.1 石油烃降解菌的特点

1.5.2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机理

1.5.3 石油烃降解菌的影响因素

1.6 石百万联合站微生物处理工艺存在问题

1.6.1 生化池进口水质分析

1.6.2 生化池进、出口水质变化

1.6.3 沉积物垢型分析

1.6.4 存在问题分析

1.7 微生物法处理高结垢采油污水问题提出

1.8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菌株的筛选、分离、鉴定与原油降解条件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土壤样品

2.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1.3 主要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1.5 原油降解率计算

2.2 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2.3 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条件优化

2.3.1 降解时间的优化

2.3.2 pH值的优化

2.3.3 摇床转速的优化

2.3.4 含盐量的优化

2.3.5 接种量的优化

2.3.6含油量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垢晶体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菌株

3.1.2 原油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

3.1.4 原油降解实验

3.1.5 结垢量测定

3.1.6 菌体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3.1.7 原油降解率计算

3.2 离子浓度比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3.2.1 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比对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3.2.2 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比对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3.2.3 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比对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3.3 影响规律分析

3.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3.3.2 透射电镜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垢晶体在黏土颗粒表面沉积过程机制建立及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沉积过程机制建立

4.2.1 垢晶体生长过程

4.2.2 黏土颗粒表面吸附性能及扩散双电层理论

4.2.3 胶体结构及带电理论

4.3 垢沉积-聚集机制

4.4 垢沉积-聚集过程分析

4.4.1光学显微镜观察

4.4.2 Zeta电位、pH值及平均粒径变化

4.4.3 沉积过程电导率变化

4.5 垢沉积过程影响因素

4.5.1 黏土颗粒大小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5.2 粘土悬浊液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5.3 温度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5.4 搅拌速度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5.5 成垢离子浓度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5.6 杂质离子对垢沉积过程的影响

4.6 吸附-聚集法测定污水结垢量

4.6.1 理论结垢量计算

4.6.2 常规法测定污水结垢量

4.6.3 吸附-聚集法测定污水结垢量

4.6.4 结垢量测定方法比较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壳聚糖改性黏土的制备与表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剂与仪器

5.1.2 膨润土活化改性

5.1.3 壳聚糖含量测定及负载量计算方法

5.1.4 表征分析

5.2 壳聚糖负载参数研究

5.2.1 反应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

5.2.2 壳聚糖初始浓度对负载量的影响

5.2.3 搅拌速度对负载量的影响

5.2.4 温度对负载量的影响

5.2.5 pH值对负载量的影响

5.3 膨润土活化方式对负载量的影响

5.3.1 酸活化对壳聚糖负载量的影响

5.3.2 焙烧活化对壳聚糖负载量的影响

5.3.3 微波活化对壳聚糖负载量的影响

5.4 表征分析

5.4.1 SEM分析

5.4.2 XRD分析

5.4.3 FTIR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垢晶体在壳聚糖改性黏土颗粒表面沉积规律及吸附诱导除垢技术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仪器和试剂

6.1.2 样品的制备

6.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6.2 沉积过程规律分析

6.2.1 沉积过程机制

6.2.2 沉积过程分析

6.2.3 电导率变化曲线

6.3 沉积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6.3.1 壳聚糖改性土加量的影响

6.3.2 搅拌速度的影响

6.3.3 温度的影响

6.3.4 成垢离子浓度比例的影响

6.4 吸附诱导除垢技术

6.4.1 壳聚糖改性黏土加量的影响

6.4.2 吸附诱导时间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微生物法处理非同层高结垢采油污水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仪器与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混合结垢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能力的影响

7.2.1 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水质组成分析

7.2.2 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混合结垢性质

7.2.3 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混合结垢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7.3 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混合除垢技术研究

7.3.1 壳聚糖改性黏土加量及吸附诱导时间优选

7.3.2 pH值优选

7.3.3 絮凝剂优选

7.3.4 助凝剂优选

7.3.5 长2层与长6层混合水经“吸附诱导+混凝沉淀”处理后结果

7.3.6 长2层与长6层混合处理后水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性能影响

7.4 长2层与长6层混合水“吸附诱导+混凝沉淀”除垢技术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与建议

附录1 菌株筛选照片

附录2 涂布、分离照片

附录3 其余菌株降解原油前、后GC-MS分析

附录4 文中涉及主要仪器

附录5 文中涉及主要试剂

博士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鱼涛;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化学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范代娣;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采油污水; 微生物; 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