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6h】

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调查结果

一、文献回顾结果

(一)世界生物经济发展现况

(二)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现况

(二)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现况

二、网络调研结果

(一)山东省生物经济类企业分布现况

(二)山东省生物经济类研究机构分布现况

(三)山东省生物经济类人力资源分布现况

讨论

一、山东省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

二、山东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劣势

三、山东省发展生物经济的机会

四、山东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威胁

五、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战略

综述 生物经济与生物经济发展战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我省目前生物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整体布局、重点领域,查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我省生物经济占据的优势、存在的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省生物经济发展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了国内外及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领域等情况;通过网络调研查询了山东省17地市生物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借助信息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分析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的情况等。 结果: 一、文献回顾结果1、世界生物经济发展现况:生物技术研究超前,全球生物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在医药和农业,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但是在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生物技术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生物产业产值都在增长,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以促进它的发展,生物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2、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现况: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施高新计划,生物技术亦列入其中。随着科研基础的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也日益壮大,为了促进生物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一些省市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然而,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亦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税收政策缺位等问题,导致行业发展无序,重复建设严重,发展资金缺乏,税收负担重较重。这些都是生物经济发展的阻碍。 3、山东省生物经济现况:山东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始较早,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人才贮备保证了生物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生物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指标都有所增长,生物经济初具规模。 二、网络调研结果山东省有独立网站的生物经济类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类学校共计374家/所,其中企业274家,研究机构50家,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类学校50家,山东省生物济类企业、生物经济类研究机构、生物经济类人力资源具体分布现况的结果如下: 1、274家生物经济类企业中,济南市占22.26%,青岛市占21.17%,烟台市占10.95%,分别占据前三位;在发展领域中,生物制造类占45.26%,生物农业类占26.28%,生物医药类占17.88%: 2、网络调研结果中,聊城市和日照市的未见有独立网站建设的生物经济类研究机构;50家研究机构中,济南市、青岛市分别占30.00%和20.00%;研究方向中,生物制造类、生物农业类分别占42.00%和40.00%; 3、除莱芜市和日照市外,其它15城市均有生物经济类专业的高校或职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学校的城市分布中,济南市、烟台市、青岛市、潍坊市共计27所,占高校或学校总数的54.00%;生物经济类专业数的城市分布中,济南市、青岛市、泰安市、烟台市共计100个,占专业总数的58.82%。研究方向中,生物制造类占专业总数的44.12%,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分别占21.76%。 结论: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省乃至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省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并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SWOT分析,我们把好山东生物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生物经济的发展。 1、优势:山东省具有发展生物经济的资源优势,且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生物经济相关人才聚集,发展生物经济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科研支撑。 2、劣势: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偏小、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这也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较为普遍的问题。 3、机遇:山东省政府对生物经济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为生物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生物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4、威胁:与发达国家及国内的先进省市相比,我省生物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也限制了生物企业的发展,战略引导亟待提升。 5、对策:制定和实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抢占生物经济的制高点;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注重生物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链结,提升生物经济科学研究水平;成立生物经济专管机构,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和产业环境建设与完善,促进生物经济的全面发展;整合生物技术产业资源、组织调研和统计;加强源头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