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纯降糖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的相互影响
【6h】

单纯降糖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的相互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硕士生导师简介

课题指导小组成员

主要符号表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图 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而且正以每年新发700万患者的速度猛涨,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0亿人患糖尿病。目前,亚洲已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地区,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机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胰岛β细胞不能保持其代偿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时,就逐渐发生了2型糖尿病。根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β细胞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50%,其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每年以4%~5%的速度下降。以此推算,在糖尿病诊断前10~15年,β细胞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与直接病因,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促血凝状态、慢性系统炎症等个体差异明显的多代谢异常。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往往还存在代谢综合征的其他不同成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有50%合并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4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血脂异常和高血糖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在2001年的ADA大会上,Banting奖章获得者McGarry提出:糖尿病宜改为糖脂症(diabetes-millipidus)名称,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有时比单纯的高血糖危害更大。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积极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通过对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单纯降糖和调脂治疗前后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为以进一步了解糖、脂代谢的关系,为今后临床对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调脂治疗药物选择提供思路。
   第一部分:单纯强化降糖治疗对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影响
   目的:观察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单纯强化降糖治疗后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二者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伴有血脂异常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胰岛素组)41例,瑞格列奈组42例,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肝功(ALT)、肾功(Cr)、肌酸激酶(CK)、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有以上病例均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入选患者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或血糖≤3.9mmol/L将减少降糖药物剂量,否则剂量不变。
   结果:
   1.降糖治疗前后对BMI、血糖的影响:胰岛素组治疗后BMI升高0.67%,瑞格列奈组下降2.72%,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治疗后FPG、2hPG、HbAlc分别下降36.54%、46.32%、31.1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格列奈组治疗后FPG、2hPG、HbAlC分别下降32.77%、45.57%、27.6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降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胰岛素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下降11.36%、14.98%、12.13%,HDL-C上升12.4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格列奈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下降5.61%、8.22%、7.01%,HDL-C上升3.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从血脂下降的有效率看:胰岛素组TC的达标率为32%,TG的达标率为30%,HDL-的达标率为23%;瑞格列奈组TC的达标率为27%,TG的达标率为26%,HDL-C达标率为22.2%。
   4.血糖与血脂的相关性:两组共观察80例,TC、TG、LDL-C的下降与HbAlc下降呈正相关,HDL-C的上升与HbAlc下降呈负相关。
   结论:
   1.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血糖可改善血脂代谢,疗效显著。
   2.门冬胰岛素30、瑞格列奈均可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均较药物组明显。
   3.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与HbAlc下降呈正相关,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与HbAlc下降呈负相关。
   第二部分:单纯调脂治疗对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后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血糖与血脂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伴有血脂异常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他汀组(LDL-C≥2.5mmol/L而TG<1.5mmol/L,n=47)、贝特组(TG≥1.5mmol/L而LDL-C<2.5mmol/L,n=50)、混合组(LDL-C≥2.5mmol/L且TG≥1.5mmol/L,n=46),治疗前后计算BMI、检测ALT、Cr、CK、HbAlC、FPG、2hPG、TC、TG、HDL-C、LDL-C。所有以上病例均在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mg,每晚口服)、非诺贝特(0.2g,每晚口服)、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氟伐他汀,40mg,隔日顿服,同时给予非诺贝特,0.2mg,隔日顿服,两者交替口服)治疗12周,检测前述上述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肝功(ALT)或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终止试验。
   结果:
   1.他汀组治疗后FPG、2hPG、HbAlc、TC、TG、LDL-C分别下降8.11%、22.21%、4.87%、18.23%、10.49%、30.93%,HDL-C上升6.0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贝特组治疗后FPG、2hPG、HbAlc、TC、TG、LDL-C分别下降7.88%、21.38%、4.34%、6.67%、38.68%、6.53%,HDL-C上升7.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组FPG、2hPG、HbAlc、TC、TG、LDL-C分别下降8.21%、21.05%、5.09%、26.63%、51.36%、36.07%,HDL-C上升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间比较,贝特组、混合组TG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与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他汀组、混合组TC、LDL-C下降明显,与贝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组TC、TG、LDL-C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与贝特组、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2.血脂下降的有效率:他汀组TC达标率为83.9%、TG达标率为32.5%、HDL-C达标率为45%;贝特组TC达标率为31%、TG达标率为87.5%、HDL-C达标率为55%;混合组TG达标率为100%、TC达标率为100%、HDL-C达标率为80%。
   3.经Bivariate-Correlate分析,TC、TG、LDL-C的下降与HbAlc下降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79(P<0.01)、R=0.624(P<0.01)、R=0.43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HDL-C的上升与HbAlc的下降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3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经单纯调脂治疗后可使血糖降低。
   2.贝特类、他汀类药物均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而二者联合应用可全面控制血脂,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TC、TG、LDL-C的下降与HbAlc的下降呈明显正相关,HDL-C的上升与HbAlc的下降呈负相关。
   由以上两部分研究,显示结果如下:
   1.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单纯强化降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而单纯给予调脂治疗也可在控制血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
   2.血糖与血脂二者密切相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呈明显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上升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
   3.贝特类和他汀类联合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较单药调脂疗效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