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GFBI及其R124位突变体的构建及在角膜营养不良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应用
【6h】

TGFBI及其R124位突变体的构建及在角膜营养不良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角膜营养不良与TGFBI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TGFBI突变是导致人类多数角膜营养不良的因素,但具体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构建对应于人类野生型TGFBI及R124三个常见突变体的小鼠TGFBI真核表达载体,为采用实验研究手段探讨TGFBI突变致病的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1、TGFBI基因的克隆:提取小鼠正常角膜组织总RNA,经反转录-PCR合成TGFBI野生型,利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先分别扩增R124C、R124H、R124L突变的两个片段380bp和1720bp,然后两个片段共同变性退火延伸连接为TGFBI-R124C,TGFBI-R124H,TGFBI-R124L全长,TGFBI野生型及三个突变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化H5a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分析。将TGFBI及其突变基因连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中,用包装细胞PT67包装病毒质粒,并收集病毒上清准备感染动物。2、TGFBI表达载体的转染和表达: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NIH3T3细胞进行表达,通过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BI基因及蛋白在NIH3T3中的表达;培养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取正常2周龄小鼠眼球,用diapase酶消化后,剪下角膜层,撕去上皮层和内皮层,基质层用胶原酶消化后,离心、弃上清、DF-12重悬、接种到培养瓶中培养,用pcDNA3.1-TGFBI及其突变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角膜上皮TKE2和基质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real time PCR检测转染后TGFBI基因及相关功能基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1、测序结果显示TGFBI野生型序列与PUBMED公布序列完全相同,同时R124三个突变体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与预期设定相同,TGFBI野生型及三个突变体以正确序列和方式插入载体pcDNA3.1和pMSCV,且无移码和错义。2、用包装细胞PT67成功包装了病毒载体pMSCV,并产生了具有侵袭能力的病毒颗粒,为下一步感染动物做好了准备。3、pcDNA3.1-TGFBI及其突变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NIH3T3,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BI在NIH3T3细胞中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都明显增强,说明载体的构建是成功的,可以正确表达。4、pcDNA3.1-TGFBI及其突变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上皮细胞TKE2后,检测到TGFBI蛋白表达无明显增强,可能与转染效率不高有关。进一步用包装的pMSCV病毒颗粒感染TKE2,发现感染效率很高,但是细胞形态改变很大,考虑改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5、pcDNA3.1-TGFBI及其突变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基质细胞后,real time PCR检测到TGFBI及突变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且检测到胞外基质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ecml及晶体蛋白基因(crystalline)cryaa、cryba1、crybb2表达增加,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eoteinases mmps)mmp3、mmp13表达增加而同时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timp3及角膜基质重塑相关基因(matrix-remodelling associated7)mxra7表达减少。 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TGFBI及其R124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将逆转录病毒载体用包装细胞PT67包装,得到其病毒上清,为下一步感染动物做好准备。小鼠TGFBI及其R124突变体在NIH3T3和基质细胞中初步表达并改变部分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实验研究TGFBI在角膜营养不良及其生理、病理功能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