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
【6h】

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思路

1.3.2主要研究内容

1.4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油田地质概况

2.1区域地质背景

2.2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特征

2.2.1地层发育概况

2.2.2长组地层特征及划分对比

2.3长6油层组油层分布特征

2.4油田构造与圈闭特征

2.4.1总体构造格架

2.4.2微构造特征

2.5勘探开发概况

第三章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3.1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

3.2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3.2.1岩矿特征

3.2.2粒度特征

3.2.3成因相类型及其特征

3.2.4沉积微相划分

3.2.5测井相分析

3.2.6长6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第四章长6油层组储层精细表征

4.1储层岩石学特征

4.1.1岩性特征

4.1.2结构特征

4.2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4.2.1延长组储层的埋藏史

4.2.2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4.2.3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4.3储层物性特征

4.3.1孔隙度特征

4.3.2渗透率特征

4.3.3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4.4孔隙结构特征

4.4.1孔隙类型

4.4.2孔喉大小及分布

4.4.3孔隙组合特征及其分类

4.5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5.1宏观非均质性

4.5.2微观非均质性

4.6储层裂缝特征

4.6.1露头区裂缝特征

4.6.2岩芯裂缝发育特征

4.6.3镜下微裂缝发育特征

4.6.4地层倾角测井解释裂缝方向

4.6.5储层裂缝的开发动态体现

4.6.6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人工裂缝

4.7储层分类及评价

4.7.1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

4.7.2储层评价结果

第五章长6油层组储层地质模型

5.1储层随机建模及其模拟技术

5.1.1储层随机性及其随机建模的必要性

5.1.2随机建模方法和步骤分析

5.1.3随机建模及模拟原理

5.2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5.2.1参数准备

5.2.2地质模型的建立

5.2.3建模结果分析

第六章油田开发对策研究

6.1唐80井区注水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

6.2适合于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井网适应性分析

6.3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综合技术措施研究

6.3.1目前注水井组调控措施研究

6.3.2下一步井网综合调整及挖潜模式研究

第七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展开▼

摘要

唐80井区是甘谷驿油田的一个注水开发先导试验区,目的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以低孔、特低渗为特征。由于储层划分与注水开发阶段不适应和地下裂缝认识不清等原因,在近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东西方向受益井裂缝型水窜,南北方向注水不见效的矛盾,导致注水开发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并提出调整开发方针是必要的。 本文运用地质、测井、试采以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将测井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古生物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理论相结合,按照从宏观→微观、从单井→多井→区域目的层的研究思路,对储集体的沉积相特征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空间展布、储层的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物性、非均质性及裂缝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用多参数协同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该区长6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油藏综合治理及挖潜的措施和方案。

著录项

  • 作者

    叶政钦;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武富礼,李瑞;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油田勘探; 储层地质; 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