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骅坳陷板桥-滨海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
【6h】

黄骅坳陷板桥-滨海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沉积体系研究方法现状

1.2.2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

1.2.3黄骅坳陷中区板桥—滨海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1.3题目来源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基本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

2.2地层特征

第三章沙三段沉积体系特征研究

3.1岩石类型及特征

3.2沙三段沉积体系划分

3.3沉积微相特征分述

3.3.1扇三角洲相

3.3.2辫状河三角洲相

3.3.3近岸水下扇相

3.3.4远岸水下扇相

3.3.5湖泊相

3.4沙三段沉积-测井响应特征

第四章沙三段沉积-地震响应特征

4.1沙三段井震标定及地震反射特征

4.2沉积-地震响应特征

4.2.1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4.2.2沙三段地震相特征

第五章沙三段古地貌恢复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5.1古地貌图编制方法

5.2古地貌特征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第六章沙三段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6.1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

6.2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3沙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

6.3.1地震属性异常平面分布规律

6.3.2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板桥-滨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部,紧邻沧县隆起。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沙三段作为研究的关键层位,以沉积学、测井地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古地貌恢复及沉积体制理论等理论和方法,开展该地区沉积体系研究,揭示板桥-滨海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首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室内测试分析资料,认为研究区沙三段为湖相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及湖泊5种沉积相,并对各亚相和微相进行了详细分析。
   钻井岩心与测井结合,识别出7种测井相。齿化箱形、钟形、齿化钟形主要反映水道沉积;齿化漏斗形、指状主要反映砂坝沉积;尖峰形主要反映席状砂。
   井震结合,建立沙三段沉积—地震响应模式。丘状相和透镜状相主要代表了砂坝;充填相主要与各种水道有关;前积相反映扇三角洲;平行相主要反映了湖泊中的湖泥与砂岩互层的特点;乱岗相是盆底扇复合体。
   古地貌恢复表明,断裂系统决定了古地貌特征。断洼区不仅是沉积物搬运的通道,而且是有利砂岩富集的沉积场所。
   结合古地貌特征、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分析、砂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地震属性的资料。研究认为,在沙三沉积时期,沙三3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沙三2、沙三1发育近岸水下扇和远岸水下扇复合体、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