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长油区复杂结构井井网优化设计及开发设计研究
【6h】

延长油区复杂结构井井网优化设计及开发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水平井应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水平井理论研究国内外现状

1.2.3水平井井网理论的研究现状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本文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4题目来源

第二章复杂结构井渗流机理研究

2.1水平井渗流模型

2.1.1渗流物理模型

2.1.2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

2.1.3数学模型的解

2.2水平井流动形态及渗流特征分析

2.2.1水平井渗流特征分析

2.2.2水平井渗流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复杂结构井产能设计方法

3.1水平井的稳态流产能计算方法

3.1.1几种稳态流产能方程

3.1.2水平井三维稳态产能公式

3.1.3对几种产能公式的对比与分析

3.2拟稳态产能设计方法

3.2.1 Mutalik方法

3.2.2 Babu-Odeh方法

3.2.3 Kuchuk方法

3.3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1水平井长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3.3.2储层厚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3.3.3渗透率各向异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3.3.4地层损害程度对产能的影响

第四章复杂结构井井网优化设计研究

4.1注采井网形式的概述

4.2注采井网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

4.2.1水平段长度的优化设计研究

4.2.2水平段方向的优化设计

4.2.3井排方向优化研究

第五章复杂结构井井网部署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5.1区域地质特征

5.1.1构造特征

5.1.2储层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5.1.3储层特征

5.1.4油藏特征

5.1.5储量估算

5.2薛平1井区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

5.2.1模拟区域的确定

5.2.2网格设计

5.2.3地质模型的建立

5.3薛平1井区油藏数值模拟参数的确定

5.3.1油藏数值模型的选择

5.3.2模拟模型

5.3.2岩石及流体的物性参数

5.4历史拟合

5.4.1确定油藏生产工作制度

5.4.2确定参数的可调范围

5.4.3油藏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5.5薛平1井区注采井网优化设计研究

5.5.1注采井数研究

5.5.2注水井距水平井距离优化研究

5.5.3注水井位置优化研究

5.6薛平1井区注采方案布署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

展开▼

摘要

复杂结构井技术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并推广,已经成为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大。以水平井为主的复杂结构井油层泄油面积大、采油强度低,可以开发难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单井产量。井网部署作为钻井和采油的核心环节,越来越被高度重视,水平井井网优化设计对提高油田的开发速度、采收率、生产成本和后期的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研复杂结构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渗流力学、油藏工程等基本原理,以水平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井网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延长油区薛平1井区水平井与直井联合注采井网关系。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认识:
   (1)通过对复杂结构井渗流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水平井渗流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到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的解。对无限大油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得到:水平井渗流过程出现四个明显的特征段,即:纯井储存效应时期,垂向径向流动段,中期线性流动段,晚期径向流动段。
   (2)从稳态和拟稳态两种情况提出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对几种产能公式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从水平段长度、储层厚度、渗透率各向异性以及地层损害程度分析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水平井的产能随着水平段长度、储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渗透率各向异性比的逐渐增大,水平井产能指数是逐渐减小的。
   (3)对注采井网形式及注采井网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延长油区薛岔区块长6油层地质特征,通过注采井数、注水井距水平井的距离优化以及注水井的位置优化研究,对单井产量、含水、采出程度等指标预测进行综合衡量,获得了适合该区水平井井网部署的最优组合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