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志丹油田南部永宁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6h】

志丹油田南部永宁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开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开题依据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4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1.5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构造背景

2.2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概况

第三章地层及构造

3.1地层划分及对比

3.1.1地层划分依据

3.1.2地层对比特征

3.2油田区域构造特征

第四章储层特征及评价

4.1储层岩石学特征

4.1.1岩石类型

4.1.2矿物成份特征

4.1.3结构特征

4.2物性特征

4.2.1孔隙度分布特征

4.2.2渗透率分布特征

4.2.3孔、渗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4.3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

4.3.1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

4.3.2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特征

4.4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4.4.1机械压实、压溶作用

4.4.2胶结充填作用

4.4.3溶蚀作用

4.4.4交代作用

4.4.5自生粘土矿物

4.5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5.1孔隙类型

4.5.2孔隙结构特征

4.6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6.1层内非均质性

4.6.2层间非均质性

4.6.3平面非均质性

4.7渗流特征

4.7.1相对渗透率曲线

4.7.2岩石润湿性

4.8储层分类及评价

4.8.1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

4.8.2储层评价结果

4.9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方法

4.9.1孔隙度及渗透率

4.9.2含油饱和度

第五章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5.1油气成藏规律探讨

5.1.1良好的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条件

5.1.2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沉积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场所

5.1.3储集物性决定油气藏聚集成藏程度

5.1.4有利的生储盖配置组合关系

5.1.5低幅鼻褶构造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效部位

5.1.6砂体叠置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5.2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5.2.1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沉积的“坝上河”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场所

5.2.2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条件

5.2.3低幅鼻褶构造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效部位

5.2.4砂体叠置、微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5.3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5.3.1岩性油气藏

5.3.2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5.4油气成藏模式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志丹油田南部永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地层整体为一西倾缓坡单斜,其上发育一系列低幅鼻褶构造。此次研究以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学等理论,借助大量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特征。认为该区长6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沉积的“坝上河”砂体比较发育。
   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粉-细粒、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压溶、胶结充填、溶蚀、交代及自生粘土矿物沉淀等强烈成岩作用,并认为长6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至少已达到晚成岩B期;孔隙度平均值为10.51%,渗透率平均值为0.49×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铸模孔及填隙物内溶孔等,孔隙大小以中、小孔为主,孔喉以细、微喉为主;在综合评价及分析基础上,将长6储层划分为Ⅱa类、Ⅱb类、Ⅲa类、Ⅲb类、Ⅳ类储层五类,其中主要为Ⅱb类、Ⅲa类、Ⅲb类,其次为Ⅱ a类储层,而Ⅳ类储层为非有效储层。
   其次,初步探讨了该区长6油气成藏规律,明确提出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沉积的“坝上河”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条件;低幅鼻褶构造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效部位;砂体叠置、微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且对长6油气藏进行全面综合剖析,指出长6油气藏类型主要为:①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②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③非均质性遮挡岩性油气藏;④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综上研究基础上,最终总结及建立了长6油气成藏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