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北青平川油田三叠系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6h】

陕北青平川油田三叠系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地质背景

2.1研究区概况

2.2沉积构造背景

2.3地层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2.3.1地层划分方案

2.3.2地层特征

2.3.3地层对比

2.4构造特征

第三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分析

3.1古流向及物源分析

3.1.1古流向分析

3.1.2物源分析

3.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2.1沉积相标志

3.2.2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3.2.3研究区各类沉积微相特征

3.2.4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第四章储层特征研究

4.1储层“四性”特征

4.1.1岩石学特征

4.1.2储集砂岩物性特征

4.1.3电性特征

4.1.4含油气特征

4.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4.2.1.主要孔隙类型

4.2.2孔隙结构特征

4.3储层非均质性

4.3.1层内非均质性

4.3.2层间非均质性

4.3.3平面非均质性

4.4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4.4.1成岩作用类型

4.4.2成岩阶段划分

4.4.3各成岩期主要成岩事件

第五章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5.1沉积环境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5.2构造活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3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第六章储层分类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6.1储层分类评价

6.1.1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6.1.2储层分类评价

6.2有利区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是该盆地内陕北地区最重要的含油层系,受储层空间分布、砂体厚度以及物性等因素影响,在油气勘探中几乎孔孔见油,但产量很低。因此开展研究区储层特征研究,对增强储层地质认识,搞清油气的富集规律并预测有利区块,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科学部署、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的大量收集和分析、野外露头观察实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观察和试油等资料以及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青平川油田长4+5储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勘探有利区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砂岩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为主,孔隙结构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受沉积相的控制,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对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长4+5储层成岩演化强度大,目前主要处在晚成岩A期一晚成岩B期早期,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对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孔隙结构和物性较好;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成岩阶段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储集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贯穿整个成岩作用阶段的溶蚀作用,以及由构造应力和机械压实破裂形成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集性能的改善至关重要。
   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孔隙结构参数特征,将长4+5储层进行分类。储层类型总体上以较好—中等的Ⅱ、Ⅲ类储层为主,尤其是以中等的Ⅲ类储层占主导地位,其分布受沉积微相影响作用明显。
   最后,依据油源条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构造因素、储层孔隙发育与物性条件优劣以及已取得的勘探成果等,并结合长4+5储层产能系数KH等值线图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将KH值大于5的区域,按照油气显示级别和勘探程度高低划分为Ⅰ、Ⅱ两类有利区。

著录项

  • 作者

    李杰;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凤琴;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储层; 储层砂岩; 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