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6h】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现状

1.1.1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的主要方法

1.1.2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与对策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2.1 区域状况

2.2 地层特征

2.2.1 地层层序特征

2.2.2 地层对比与划分

2.2.3 对比成果

2.3 构造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储层特征

2.5.1 岩石学特征

2.5.2 储层物性特征

2.5.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5.4 储层展布特征

2.6 油藏特征

2.7 储量复算

2.7.1 储量参数确定

2.7.2 储量复算结果

第三章 开采特征及开发状况分析

3.1 开发阶段划分

3.1.1 弹性开采阶段

3.1.2 初期注水及整体压裂改造阶段

3.1.3 注采调整阶段

3.2 开发现状

3.3 日产油变化规律

3.4 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3.4.1 理论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3.4.2 实际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3.4.3 油藏采油、采液指数综合分析

3.5 注水能力及效果分析

3.6 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3.7 潜力分析

第四章 开发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开发效果评价

4.2 影响因素分析

4.2.1 注采井网不完善

4.2.2 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水驱不均衡

4.2.3 层间矛盾突出,注水井各层吸水差异大

第五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5.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5.1.1 模拟模型的选择

5.1.2 构造模型的建立

5.1.3 网格模型的建立

5.1.4 储层模型的建立

5.1.5 流体模型

5.1.6 动态模型

5.1.7 地质储量拟合

5.2 历史拟合

5.2.1 历史拟合方法

5.2.2 全区压力拟合

5.2.3 综合含水率与累计产水量拟合

5.2.4 单井含水率拟合

5.3 剩余油分布研究

5.3.1 剩余油饱和度和丰度分布

5.3.2 剩余油潜力及剩余油特点分析

第六章 挖潜对策研究

6.1 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6.1.1 层系调整可行性

6.1.2 井网调整可行性分析

6.1.3 新井部署研究

6.1.4 新井单井日产能力确定

6.2 调整对策研究

6.2.1 方案部署原则

6.2.2 方案部署

6.2.3 调整方案工作量

6.2.4 方案优化

6.2.5 推荐方案指标预测

第七章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NT断块属于低渗透岩性油藏,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受沉积、储层物性以及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油井含水不断上升,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给油井增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只有精细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才能够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
  本文以NT断块油藏为例,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详细描述了该井区的油藏概况,了解地层对比情况、沉积相分布、储层特征等;对区块的开采特征及开发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到产量递减的程度,含水变化的特征等;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探讨;开展注采井网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制定出适应性的开发方式及挖潜调整对策。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七个主产层的剩余油分布的位置,对分布规律作了综合分析;在对剩余油挖潜的潜力做了分析的基础上,从层系和井网上作了分析,最后认为从层系上不再细分,只对井网做出调整。制定了三套调整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指导NT断块油藏后期注水开发,同时对于同类油藏也具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