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渗储层控水压裂工艺参数优化--以JY区块长2层为例
【6h】

低渗储层控水压裂工艺参数优化--以JY区块长2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控水压裂发展现状

1.2.2 压裂工艺参数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长2储层压裂地质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储层特征

2.3.1 岩性特征

2.3.2 研究区孔隙类型

2.3.3 物性特征

2.3.4 隔夹层的分布特征

2.4 油藏类型特征

2.4.1 储层砂体分布特征

2.4.2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2.5 储层流体性质

2.6 地层原始压力及温度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储层岩石力学特征研究

3.1 岩石力学特征

3.2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岩石力学参数

3.3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原始地应力

3.4 研究区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3.4.1 研究区长2层地应力大小的确定

3.4.2 地应力方位及水力裂缝方位测试研究

3.5 地应力与次生裂缝的关系

3.6 破裂压力梯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压裂施工参数及其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4.1 排量

4.2 前置液量

4.3 携砂液量和加砂量

4.4 加砂强度分析

4.5 加砂方式上存在问题

4.6 顶替液量分析

4.7 射开程度上存在的问题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储层控水压裂工艺技术的确定

5.1 控水压裂技术综述

5.2 目前控水压裂技术

5.2.1 暂堵剂重复压裂技术

5.2.2 相渗透改变和覆膜砂控水压裂技术

5.2.3 裂缝强制转向压裂工艺

5.2.4 二次加砂压裂技术

5.2.5 控缝高技术

5.3 研究区控水压裂技术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变排量多级充填压裂工艺参数优化

6.1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影响因素

6.1.1 裂缝长度的影响因素

6.1.2 裂缝高度的影响因素

6.1.3 裂缝宽度影响因素

6.2 压裂软件功能简介

6.3 研究区长2储层压裂工艺参数优化

6.3.1 储层裂缝长度优化

6.3.2 储层无因次导流能力的优化

6.3.3 储层射孔参数优化

6.3.4 储层工艺参数优化

6.4 现场实施效果

6.4.1 压裂施工设计

6.4.2 压裂施工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JY油区长2储层属于特低渗储层,自然产能低或无自然产能,必须经过水力压裂才能获得工业油流,然而该储层底水发育,常常压裂不当,造成压后只产水或油井含水率较高。为此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基本地质特征的认识,分析研究区储层压后产水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研究区重新选择压裂工艺,优化压裂参数,现场试验表明,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认识如下: (1) JY油区长2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薄差储层,油水纵向分布的总体规律是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相互交织分布,纵向上油水分异作用差,且常常存在底水,所以在压裂时需要进行裂缝高度的控制。 (2)本文根据目前现场技术条件,提出了该区储层压裂应以控制裂缝向下延伸为主,控制裂缝向上延伸降低无效充填为辅,使其达到最佳压裂效果为目标,认为变排量多级充填控水压裂技术是最适宜目前研究区储层的压裂工艺技术。 (3)目前压裂工艺最大的问题是研究区储层施工排量、前置液量、携砂液量、加砂量(加砂强度)等施工参数变化幅度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各储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存在过顶替、射孔程度过大等现象。 (4)利用三维压裂模拟软件FracproPT10.3得到了优化的控水压裂参数,即:a.优化的裂缝长度:长2储层裂缝长度优化结果60m左右; b.优化的无因次导流能力:长2储层无因次导流能力FCD1.8~9; c.优化的射孔参数:(①射孔方位:0°~30°;②射孔枪型:127型;③射孔孔密:16孔/m;④射孔孔径:1cm;⑤射开程度:15%~45%,且射孔位置应位于油层顶部; d.优化的加砂量及加砂强度:长2储层的加砂量3m3~15m3,加砂强度0.7m3/m~1.0m3/m;携砂液量23m3~67m3; e.优化的施工排量:长2储层排量优化在0.8m3/min~1.4m3/min; f.优化的前置液百分比:长2储层前置液百分比应该控制在25%左右; g.优化的顶替液量:长2储层顶替液量5.7m3~5.9m3; h.优化的加砂方式:长2储层的加砂方式为10%~20%~15%~25%~35%~25%~30%~35%。 (5)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压后产量增加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