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控气性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控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沉积特征

2.1 地层划分

2.1.1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2.1.2 二叠系中统石盒子组

2.2 沉积相划分标志

2.2.1 沉积学标志

2.2.2 古生物标志

2.2.3 测井相分析

2.3 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2.3.1 早二叠世山西期

2.3.2 中二叠世早期(下石盒子盒8期)

第三章 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2 储层孔隙类型及结构

3.2.1 孔隙类型

3.2.2 孔隙结构

3.2.3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

3.2.4 压汞曲线形态特征

3.3 成岩作用

3.3.1 压实作用

3.3.2 胶结作用

3.3.3 溶解作用

3.3.4 破裂作用

3.4 物性特征

3.4.1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标准

3.4.2 不同层段储层物性特征

3.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3.5.1 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

3.5.2 层内非均质性

3.5.3 层间非均质性

3.6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第四章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4.1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4.2 物源条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4.3 储层岩性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4.4 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4.5 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第五章 储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5.1 砂体分布与沉积环境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5.2 储层物性与非均质性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5.3 成岩作用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图版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古生界主力气层为盒8和山1段,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薄片、物性、粒度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试气等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测井、岩芯孔渗分析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盒8和山1段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及储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盒8、山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砂岩所占比例最小,填隙物成分主要为泥质杂基、高岭石、含铁方解石和硅质,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微孔为主,储层属低孔、低渗的致密型储层。根据储层特征等因素可以将研究区分为四类储层,Ⅰ类为有利的储层,Ⅱ类为较有利储层,Ⅲ类为中等储层,Ⅳ类为差的储层。研究认为有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好的河道和分流河道的砂体带上。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发育的储层物性较好且非均质性较弱的区域,气井位于砂体厚度大于5m的区域,但其对天然气的富集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