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北斜坡东部沙家沟区长6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6h】

陕北斜坡东部沙家沟区长6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1.2.2 甘谷驿油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思路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概况

2.1 区域概况

2.1.1 区域构造特征

2.1.2 区域地层特征

2.1.3 区域沉积背景

2.2 地层划分

2.2.1 地层划分的依据及方法

2.2.2 地层划分、对比

2.2.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2.3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

2.3.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3.2 单井相分析

2.3.3 沉积相剖面特征

2.3.4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2 成岩作用

3.2.1 压实及压溶作用

3.2.2 胶结充填作用

3.2.3 溶蚀作用

3.3 孔隙结构特征

3.3.1 孔隙类型

3.3.2 孔喉大小及分布

3.4 物性特征

3.4.1 物性分析

3.4.2 各小层物性分析

3.4.3 孔、渗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3.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3.5.1 层内非均质性

3.5.2 层间非均质性

3.5.3 平面非均质性

3.6 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特征

第四章 油藏类型及特征

4.1 原油流体特征

4.1.1 原油性质

4.1.2 地层水性质

4.1.3 油藏温压系统

4.2 油藏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 油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5.1 油层纵向分布规律

5.2 油层平面分布规律

5.3 油层分布规律控制因素

5.3.1 鼻状构造对油层分布的影响

5.3.2 砂体展布对油层分布的影响

5.3.3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层分布的影响

主要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球物理测井、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结合岩芯观察、测井曲线、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本区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1,长612,长613,长621,长622,长631,长632等7个小层的砂体分布和油层分布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探讨了构造、砂体展布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油层分布的控制因素。
  研究区延长组长6期处于延安三角洲,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河口坝,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长6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水混储,同时缺乏边、底水,油水界面不明显,油藏类型为典型的岩性油藏。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长613,长621,长622,长612四个小层,在纵向上具有薄而多的特点。长613油层大部分都是2-3层,油层有效厚度在4-10m的井占到62%;长621油层大部分都是2层,油层有效厚度在4-8m的井占到62%,长622油层单大部分都是2层,油层有效厚度在4-8m的井占到49%。平面分布上总体呈现出横向变化快,连通性较差,多呈现孤立装透镜体分布。长61,长62的鼻状隆起对油层分布的控制程度较低。但同长61,长62油层相比,长63油层的分布受鼻状隆起的控制相对较强。长6油层分布受储层砂体展布控制,长63储层仅局部含油。储层非均质性表现比较强,其中夹隔层对油层分布的影响比较大,夹层影响着油体侧向及垂向的渗流,隔层在油层分布的影响上起到分隔和封堵油体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杨梦旋;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时保宏;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延安三角洲;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油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